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桑弘羊主张从商业领域获取财政收入,实践的方法是政府直接参与生产经营,他从政府的经济活动实践中提炼出一套独特的关于商业以及商业从业者的看法,或者说政府与市场私人商业活动之间关系的观点。

——摘编自赵德馨、唐艳艳《汉帝国何以由富国变为强国——桑弘羊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所主张之富国强兵政策,与汉武帝之敛财于民、用兵于外,正相类似。司马光在陈请废除王安石新法时,亦曾举述汉昭帝即位后较诸武帝改弦更张的举措,谓“武帝作盐铁、榷酤、均输等法,天下困弊,盗贼群起,昭帝用贤良文学之议而罢之,后世称明”,试图以此汉朝旧事作为历史依据,来说明其主张的合理性。

——辛德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措施评价道:“复于丰熟以中价收籴(收购粮食),谷贱则官籴,不至伤农,饥歉则纳钱,民以为便。本钱岁增,兵食有余。”这里评价的王安石变法措施(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B.达到了强兵的目的
C.解决了北宋财政困难局面D.增加了农业的产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熙宁三年(1070年),侯叔献、杨汲“专提举沿汴淤溉民田”(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增加肥力)。宋神宗听闻有民众因淤田而遭受水患,于是遣内侍往视,“(内侍)言民甚便淤田,而水患盖无有,且言汲等皆尽力”。这反映了北宋中期(     
A.官员勾结徇私舞弊B.田地买卖不受干预
C.农业生产条件恶化D.农田水利备受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时期,宋神宗设武学,选文武官员知兵者为教授,教以诸家兵法和历代用兵成败之道,三年后经考试合格,按其出身经历给相关的职位。此后,还令地方诸州设置武学。宋代对武学的重视(     
A.改变了重文抑武的政策B.推动了人才大规模流动
C.减轻了北宋的边防压力D.适应了频繁战争的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94年,中央组建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业务范围不仅针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点,向农民提供短期贷款、生产资料贷款等;对于需要扩大规模的农民,则会提供长期贷款、流转贷款等。我国古代改革举措中与之相似的有(       
A.商鞅推行奖励耕织B.汉武帝施行均输平准
C.孝文帝颁布均田令D.王安石实施的青苗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元)脱脱等《宋史》

史料二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史料三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史料一中“三冗”指哪“三冗”?分别指出“三冗”给宋王朝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2)史料二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犯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涉及哪些领域?(至少写出4点)据史料三分析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评价出处
今介甫(王安石字) .....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遵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教其弊,其良法关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B.《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
D.《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8 . 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建设性探险,延续了集权式变法思路,是体制改革的终结之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夹击)中国之势。

——摘自《宋史·列传四十四》

材料二   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政府给农民贷款,半年后还款,以货币或粮食还贷,半年的利率是20%,年利率为40%;同时,拨出100万贯钱,作为京师市易务的本钱,将“开阖敛散之权”从富商大贾手中归于官府。因而变法具有明显的国家投资经营法的性质。王安石变法的思想远远超越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无法实现用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经济法,来实现富国强兵,因为经济法有其存在的特定的社会基础,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宋代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周小明《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等

材料三   这些看上去都挺好的法令,经过长时间的执行之后,完全背离了当时王安石制度设计的初衷。大量见风使舵,以权谋私的官员借着改革的机会,政治投机扶摇直上,直接造成了王安石之后整个北宋官僚队伍的堕落与失效。

——摘编自晓书童《王安石变法,全面经济变革的最后绝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指出王安石为此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措施,并分析其体现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
(3)据材料二、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3-07-15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     
A.推崇儒家治国理念B.强化权力的制衡
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D.重视前朝的经验
10 . 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北宋“积贫”的现象。上述材料描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哪项措施(       
A.青苗法B.募役法C.将兵法D.保甲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