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的演绎

时期观点
南宋至清朝中期
范冲等人修定的《神宗实录》宋孝宗时期修撰的《四朝国史》元朝编修的《宋史》三部官修史书认为王安石变法“变乱祖宗法度”,以至“祸国殃民”,将诸多新法视为“聚敛至术”,理财思想视为兴利之道,“弱民兴利”
晚清至民国时期
龚自珍推崇王安石,认为“荆公(王安石)受谤七百有余年”;梁启超评价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完人”,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形,免役法则“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孙中山认为王安石的“权制兼并,均济贫乏”思想与民生思想相为吻合
新中国建立后
漆侠等学者称赞王安石是改良主义者和革新派斗士,“宋代的社会生产,在整个封建时代居于两个马鞍形的最高峰,王安石变法时期的社会生产,则居于这个最高峰的最高点”

——摘编自夏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演绎及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演绎作出解释。(要求: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12-19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个大文人(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它能够考虑到“青苗法”,在政府和农民间建立了庞大的债权关系,还有“免役法”,即资金和劳役的替代法,这就更加大胆了。这些改革使国家富裕了……

——摘编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八课堂》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模仿下面的示例,简介两税法。
示例:租庸调制。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承担定额的租调,并负担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3)据材料二并从变法的积极作用角度说明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
2023-10-09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 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北宋中期,由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客观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也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于是王安石便被推上了历史的潮头。经过王安石富国强兵的变法,宋王朝不仅做到了财政收支相抵且有盈余,军事力量也有所加强。但是不论变法措施在形式上多么完善,都会因皇权专制政体本身违背公正和人权的大道原则而难以实现其预期的变法目的,并且广大老百姓不可能成为变法的最终受益者,反而会成为借着变法名义被更加严酷剥削的对象。

——摘编自张金龙《论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并简要评价王安石变法。
2022-11-2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模仿下面的示例,简介两税法。
示例:租庸调制
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承担定额的租调,并负担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两税法

材料二   这个大文人(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它能够考虑到“青苗法”,在政府和农民间建立了庞大的债权关系,还有“免役法”,即资金和劳役的替代法,这就更加大胆了。这些改革使国家富裕了……

——摘编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八课堂》


(3)据材料二并从变法的积极作用角度说明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宗正少卿范冲上奏称: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祖 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安石顺其利欲之心,使 人迷其常性,久而不自知……其学为异端邪说'于学不正''杂糅佛道''学本出于刑名度 数。上曰:"极是

——摘编自(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


—摘编自张呈忠《近三百年来西方学者眼中的王安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君臣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及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王安石变法研究的特点。
2021-11-2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改革

材料一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对辅臣们说:“天下自五代分裂,擅据一方,多置郡县,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困,其议饼省之。”

上(宋神宗)谓执政曰:“河北大抵立州县太多。”问唐河北州县。

安石曰:“唐时或是藩镇欲张虚名,纵唐州县亦不足问,但计方今利害何如尔。”

陶盛认为,河北“沿边地相属,如北平至海不过五百里,其间列城十五,祖宗之意固有所在,愿仍旧贯。”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期间,北宋政府对地方行政区进行了调整,河北西路撤去19个县,变法结束后,有16个县恢复建制。

——摘编自陈晓珊《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


评析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的改革。
2022-09-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开学)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打破常规,先是不谋而迁,明为南伐,实为南迁,然后再派人营建洛阳。……穆泰初有劝立孝文帝之功,及至因不愿意迁都而伙同陆睿等人谋反,事败后全部被诛杀。为避免矛盾激化,孝文帝特准一时不习惯南方生活的旧臣夏天居平城,冬天居洛阳,时谓之“雁臣”。

——摘编自陈元湘《谈孝文帝促成改革成功的手段》

材料二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砣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摘编自司马光《传家集》

材料三   王安石……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安石新政,虽属失败,毕竟在其政制的后面,有一套高远的理想。这一种理想,自有深远的泉源,绝不是只在应付现实、建立功名的观念下所能产生的。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和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8 . 宋代户籍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户和客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

时间主户客户主户占总数的比率(%)
景祐元年(1034年)6067583422898252.93
庆历二年(1042年)6671392376462663.93
皇祐五年(1053年)6937380385532564.28
嘉祐六年(1061年)7259581388153165.16
元丰元年(1078年)10995133549749866.67
元符二年(1099年)13276441643911467.34

——摘编自柴荣《透视宋代的土地兼并问题》


(1)提取宋代户籍变化的信息,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反映的经济总体特征,说明王安石变法对此有何影响。
2021-12-2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军队主要分禁军、厢军。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被称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宋初将各地军队中精壮者抽调朝廷成为禁军,不及等者留本地作为地方军,虽间或出戍外地,但很少进行军事训练,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厢军因而也称“役兵”。

——摘编自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

材料二 宋太祖创禁军更戍法,轮流更戍他地,更戍以指挥为单位,通常一次以三年为期,家属不得随行,到期回原驻地,拣选精壮士兵补充上一级禁军,淘汰老弱士兵降充下一级禁军或厢军或退役。禁军更戍分为屯驻禁军、驻泊禁军与就粮禁军。此外,首都开封的禁军称为在京禁军,仍按原禁军编制及更戍制轮戍外地。

——摘编自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1)指出材料中宋初采取的军事措施。
(2)指出王安石变法是如何克服宋初军事方面的弊端的。
2020-07-0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0届高三压轴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模仿下面的示例,简介两税法。

材料二   这个大文人(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它能够考虑到“青苗法”,在政府和农民间建立了庞大的债权关系,还有“免役法”,即资金和劳役的替代法,这就更加大胆了。这些改革使国家富裕了……

——摘编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八课堂》


(3)据材料二并从变法的积极作用角度说明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