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神宗认为:“天下自五代分裂,多置郡县,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困,其议并省之。”因而进行了州县省废的改革。这场改革主要发生在王安石当政期间,先后持续十几年,一批州县被合并裁撤,但也有一些州县得以复建和新建,实际废州27个、复建5个,废县144个、复建和新建28个。王安石指出:“东南州县,大抵患在户口众而官少,不足以治之……而河北所置州县太多”。河北东西两路是罢废州县的重点,其中废州1个,废县38个,复建5个,实废33个,占全国实际废县数的28%。东南地区如两淮、两浙、福建等7路,废州4个,废县3个,不及河北之零头,却又新置4个。州县并废新建的主要依据是户口,但以神宗元丰初年州县并废后的数据为例,河北路有2134929户,却有33106县,平均每县11650户;两浙地区有1778963户,才有1479县,平均每县22518户。

——摘编自马玉臣《试论宋神宗时期的州县省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神宗时期州县省废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神宗时期州县省废改革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王安石变法

材料一:


——以上数据摘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时间岁入/缗岁出/缗状况
宋太宗(976﹣997年在位)22245800近半余大半
宋真宗(997﹣1022年在位)150850100126775200余24074900
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126251964无余无余
宋英宗(1063﹣1067年在位)116138405131864452亏15726047

——以上数据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表分别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状况?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023-02-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海南鑫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材料一   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但是“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

——朱熹《论王安石》

材料二   他理财的目的绝不只是增加国库每年的收入而已,实际上还是想让国民摆脱贫困,增加他们的财富,再从他们的财富中索取盈利的那一部分作为国家的财政经费。所以说,发展国民经济才是他的第一目的,改善国家财政只是他的第二目的。他所主张建立的各种法令都是和这两个目的大有关系的。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三   现在从官方教材或者是主流的数据来讲,基本上坚持了民国以来对王安石的敬重,就是他的动机是好的,是变法走样了。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对该事件评价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学者统计,1070年到1076年间,除垦荒和疏浚河道外,单是水利田就有10793处,灌溉民田共360万亩,官田19万亩。出现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王安石变法的推动
C.农民人身束缚减弱D.“庆历新政”的实施
2023-11-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御笔”、“手诏”和“上批”是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引用的此类命令统计,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计109次,而宋神宗有1260次,这说明北宋中期
A.统治者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B.王安石彻底改变宋初的体制
C.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D.监察谏议制度出现重大变化
6 . 据《文献通考》记载:“宋神宗后期某年北宋税赋总收入为52010000石(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占30%,工商税占70%。”以下说法不能反映该数据的是
A.民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B.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政府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D.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促进了政府收入的增加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流民,是社会治安的一大问题,更是户口统计、户籍管理的一大问题。近世之民,离乡轻家,东西南北,转徙而四方,固不以为患。针对这一现象,宋朝规定:“居作一年,即听附籍。”即在一个地方居住一年,即被列入当地户籍,成为当地人口,并承担相应的赋役。这样一来,就全国范围而言,便可以掌握大体的人口总数,附籍者便也受到官方的控制。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诏:“自今找来户口及创居入中开垦荒田者,许依格式申入户籍。”对于坊郭流民,宋政府采取对流民进行登记,来掌握流民的情况。负责登记的在城各厢官吏,每见流民,逐家尽底唤出本家骨肉,亲自当面审问真实人口,填定姓名口数。流民离开之时,房东要主动报告厢官,销毁流民的临时户口。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流民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流民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