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认为,要改革政治,就要统一思想,最好从教材着手,使未来的改革人才,从学校时起,就受到改革思想的熏陶。熙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主持编订《三经新义》, “三经”是指《诗》《书》《周礼》, “托古改制”就似乎名正言顺。王安石重新注释儒家经书,提出新的见解, “立政造事”,实际上是王安石自己政治思想的表述。熙宁八年(1075年),《三经新义》正式颁布,作为学生必读教材。 “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保守派认为,王安石“政事害人才,学术害人心”。后来,新法尽废,作为统一教材的《三经新义》就逐渐销声匿迹,版毁书亡。

——摘编自熊承涤《王安石的变法与教材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教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王安石的教材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苗法者,以常平余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践,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货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籴便司,广积粮谷于临流州县,以备馈运。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二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屹屹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材料三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

(1)材料一的措施折射出王安石变法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刘挚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2024-04-01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二)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都城开封的工商行业除缴纳赋税外,官府所需物品、人工,均向各行业摊派,这成为工商行户的沉重负担。熙宁六年(1073年),肉行徐中正等提出“乞出免行役钱,更不以肉供诸处”。同年七月宋政府颁行免行法,规定城市商业和手工业各行依据获利多少,按月或按季度向市易机构交纳一定数额的免行钱后,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而由政府出钱到市场上购买。官府买货物,都要由当时的市易司估定物价高低,随行就市,按价购买。免行法颁行后,皇亲国戚及宦官因其恣意勒索受到限制,掀起反对变法的高潮。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免行法也被废除。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推行免行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免行法。
2024-02-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影响较大的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五月(1043年)

王伦领导的沂州(今山东)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八月(1043年)

张海、郭邈山等领导的京西路、陕南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十月(1043年)

邵兴领导京西路光化军和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七年十一月(1047年)

王则领导河北东路贝州士兵和农民起义

——摘编自赵继颜《北宋仁宗时期的农民起义》

材料二 在王安石变法实施初期,苏轼就指出,骤行新法“其进锐者其退速”,欲速则不达,因此需要徐徐图之。再次,派遣专使推行新法,“事少而员多”,增加了冗员和冗费,“人轻而权重”,更是容易滋生弊端。苏轼经过长期实地考察,于元祐元年(1086年),写了《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他在奏状中说:“熙宁以来,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余年,法日益弊,刑日益烦,盗日益炽,田日益贱,谷帛日益轻,细数其害,有不可胜言者。”因此,他建议朝廷“所有已请过钱斛,候丰熟日,分作五年十料(即十批、十次)随二税送纳。或乞圣慈念其累岁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户,并与放免”。即是说,废除《青苗法》后,农民所欠官府的钱粮,允许分期分批归还,四等以下的贫困户应该全免。

——改编自莹光《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建设性探险,延续了集权式变法思路,是体制改革的终结之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夹击)中国之势。

——摘自《宋史·列传四十四》

材料二   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政府给农民贷款,半年后还款,以货币或粮食还贷,半年的利率是20%,年利率为40%;同时,拨出100万贯钱,作为京师市易务的本钱,将“开阖敛散之权”从富商大贾手中归于官府。因而变法具有明显的国家投资经营法的性质。王安石变法的思想远远超越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无法实现用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经济法,来实现富国强兵,因为经济法有其存在的特定的社会基础,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宋代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周小明《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等

材料三   这些看上去都挺好的法令,经过长时间的执行之后,完全背离了当时王安石制度设计的初衷。大量见风使舵,以权谋私的官员借着改革的机会,政治投机扶摇直上,直接造成了王安石之后整个北宋官僚队伍的堕落与失效。

——摘编自晓书童《王安石变法,全面经济变革的最后绝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指出王安石为此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措施,并分析其体现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
(3)据材料二、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3-07-15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熙宁元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改差役为募役的改革。它规定,从前为轮差的衙前、户长等役一概改为雇募。募钱来源有三:一为免役钱,即有役人家以钱代役。二为助役钱,即无役而出钱者。三为官买扑酒税。募钱的征收方法是:“乡户自四等、坊郭户自六等以下免予输钱,其余人户每年分夏、秋二季随等输钱。至于收钱多少,均视州县应需雇值多少而随户等摊派。在雇值既足的情况下,率其数增取二分,以备水旱等非常之用。”

——摘编自《宋史·食货上五·役法上》

材料二“又农家所有,不过谷帛与力,自古赋役,无出三者。”而免役法等“多责见钱”。旧日差役之时,上户虽差充役次有所陪备,然年满之后,却得休息数年,营治家产,以备后役。今则年年出钱,无有休息,或有所出钱数多于往日充役陪备之钱者······旧日差役之时,下户元不充役。今来一例出免役钱,驱迫贫民,剥肤椎髓,家产既尽,流移无归,弱者转死沟壑,强者骤为盗贼。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使之充役,无宗族田产之累。作公人则态为奸伪,曲法受赃;主守官物则侵欺盗用。

——摘编自《司马光奏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争论。
2023-07-10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暨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民之贫富,分五等输钱,名“免役钱”。若官户、女户、寺观、单丁、未成丁者,亦等第输钱,名“助役钱”。凡输钱,先视州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雇直。又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阙,谓之“免役宽剩钱”。用其钱募人代役。既试用其法于开封府,遂推行于诸路。既而东明县民数百,纷然诣开封府诉。帝知之,以诘安石。

司马光言∶“上等户自来更互充役,有时休息,今使岁出钱,是常无休息之期。下等户及单丁、女户,从来无役,今尽使之出钱,而鳏寡孤独之人俱不免役。夫力者,民之所生而有,谷帛者,民可耕桑而得。至于钱者,县官之所铸,民之所不得私为也。今有司立法,惟钱是求,岁丰则民贱粜其谷,岁凶则伐桑枣、杀牛、卖田,得钱以输,民何以为生乎。此法卒行,富室差得自宽,贫者困穷日甚矣。”

——摘自(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北宋推行的法令特点及目的。
(2)概括材料中司马光的观点,并结合有关知识对其观点进行评析。
2022-11-0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摸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改革

材料一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对辅臣们说:“天下自五代分裂,擅据一方,多置郡县,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困,其议饼省之。”

上(宋神宗)谓执政曰:“河北大抵立州县太多。”问唐河北州县。

安石曰:“唐时或是藩镇欲张虚名,纵唐州县亦不足问,但计方今利害何如尔。”

陶盛认为,河北“沿边地相属,如北平至海不过五百里,其间列城十五,祖宗之意固有所在,愿仍旧贯。”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期间,北宋政府对地方行政区进行了调整,河北西路撤去19个县,变法结束后,有16个县恢复建制。

——摘编自陈晓珊《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


评析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的改革。
2022-09-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开学)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是我国封建时代系统提出人才理论,大胆选任人才的政治家之一。他对人才问题认识深刻,把它上升到事关社稷兴亡的高度,并提出了对人才“教之(教育方针)、养之(培养方法)、取之(选才标准),任之(用才原则)”的系统人才理论。在政治实践中,他大胆改革教育和官吏选任制度,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此外,王安石还在民间选用人才,依靠这些有才之士制定并推行一系列新法。如自称“草泽人”的民间人士魏继宗提出了“市易法”,主张国家干预贸易,出面平抑物价,提出“贱则少增价取之,令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伤民”。王安石十分赞赏“市易法”,于是调魏继宗参加市易司的工作。这些新法的实施,对抑制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商的特权,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自黄永杰《论王安石的人才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市易法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王安石的人才观。
2022-09-3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10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