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271年,忽必烈依据汉文化经典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7年秋,元武宗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对孔子的尊崇超越了唐、宋两代。元朝这样做旨(     
A.显示朝廷推行汉化的决心B.增强民族平等和谐意识
C.形成社会尊崇孔子的风尚D.利用主流思想稳固统治
2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国家形态,它以农耕经济为基础,以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为保障,逐步形成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绵延发展。利用以下图文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以“元朝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有重要贡献”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全文分论题、论证、总结三部分。论证部分从政治、经济等至少三个不同角度展开,史实和论述相结合,勿照抄材料原文。全文逻辑清晰,表述规范成文。

【材料】元朝形势图


元朝先后在泉州、庆元(今浙江宁波)上海、渴州、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七个市舶司。泉州港在元代最为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成为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摘编自廖婕《元代对外贸易研究》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设劝农官。次年设劝农司,以姚枢为大司农,派劝农使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雏《宋元戏曲考》

蒙古人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取名的时候,采用汉人的字、号习惯,或者像汉人一样取俗名、小名。同时,汉人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学习和掌握蒙古语言文字、使用蒙古名字、受蒙古婚姻、服饰等习俗的影响。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2022-11-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元朝在中央设立会同馆,为远道而来朝见皇帝的四夷宾客、外国使臣、归附人、诸王、驸马提供便利条件。会同馆设立专门官员,管理海内外远道而来的宾客,并设立译使和通事,供四夷宾客、外国使臣翻译之用。这些举措
A.摆脱了传统的夷夏观念B.巩固了全国的大统一局面
C.推动了外交体制近代化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崇儒兴学,《北史·儒林传》称颂北魏“斯文郁然,比隆周汉”。辽宋夏金元时期,辽提出“辽家遵汉制,孔教祖宣尼”,金立孔庙于上京,元推崇程朱理学。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这些举措
A.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是为了提升儒学的正统地位
C.实现了文化统一与民族的交融D.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崖山之战,这一年是公元1279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年份,从此我国从一个“小中国”演变成为了一个“大中国”。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那时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B.那时中国形成回族等众多新民族
C.那时中国农耕游牧民族和谐相处D.那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相互交融
6 . 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料中少数民族衣饰中的记载,及至五代夏金元,辽朝贵族墓志资料中也有关于“中央”嵌入国名的记载。这些现象反映出(       
A.政治中心逐渐向北转移B.夷狄蛮夷逐渐消失
C.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D.民族交融日益增强
7 . 《日下旧闻考·题词》中有:“曾赋皇都与帝都,若兹形胜古今无。金迁元复其久矣,明筑清修滋盛乎。”题词描绘的城市是今天的
A.西安B.洛阳C.北京D.南京
2021-04-27更新 | 287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
B.中书省独大威胁皇权专制
C.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君权
D.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