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至大元年(1308年),元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以祭祀社稷的太牢之礼祭祀曲阜孔其在位期间,还曾令中书右丞博罗特穆尔以国字译<孝经》,并“命中书省刻板模印,诸王而下皆赐之”,元武宗的这些做法(     
A.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新局面B.旨在积极推广中原的先进文明
C.意在巩固元朝统治的长治久安D.致使汉蒙间民族隔阂得以消除
2 . 南宋时期,南方士人在政府中占压倒性名数,与东晋南朝“侨人”掌权之格局大为不同。到元朝时,有南人抱怨“今世之士,生于南方者,为时所弃,恒不得为显官”,甚至有人为求仕不得不“诡籍于北,而讳弃父母之邦”。这种变化说明元朝(       
A.文化重心与政治中心重合B.士人价值观念的根本改变
C.统治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D.南人被排斥在统治阶级外
3 . 元朝共举行科举考试16次,只设进士一科,共录取 1139人,而且分配名额极不公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的人口基数相差悬殊,但录取名额一样。据此可知,元朝的科举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     
A.民族平等的实现B.民族凝聚力增强
C.科举制度的完善D.元朝统治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元朝行省内的军队有直接受行省节制的汉军及新附军,还有隶属于枢密院的蒙古军、探马赤军等中央军队。另外,朝廷还根据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把镇戍部队在各行省之间进行调配。这些措施(     
A.增强了地方的军事力量
B.表明专制皇权得到了加强
C.降低了地方割据的风险
D.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世祖忽必烈将国号从“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年号“中统”纪年,并“内立都省,以总宏纲,外设总司,以平庶政”,还表示要“施仁发政,期与物以更新”。这表明元朝(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实行各民族平等的政策
C.延续了中原王朝统治方式D.放弃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2022-07-05更新 | 294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迁移情况。表中的都城迁移方向
政权迁都时间旧城新都
北魏494年平城洛阳
1153年会宁府中都
1267年和林大都
1644年赫图阿拉北京
A.与民族迁移方向保持一致B.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
C.表明中华文明的多元并立D.反映出民族交融是一种离心运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及其他削藩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8 . 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
B.中书省独大威胁皇权专制
C.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君权
D.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
12-13高一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名校
9 . 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
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
2018-10-10更新 | 162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岷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