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犹论宗姓制度,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秦朝地方制度转型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治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变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摘编自《文史纵横》

材料二   元代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行省制承上启下,借鉴并融入了游牧民族的一些统治方式,在大一统体制下“地方广大,政务繁多,建都省以总宏纲,置行省以分庶务”。以行省制的管理模式统合了自唐末以来的中国南北分裂的格局,开创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模式。虽然后续朝代多有调整和改善,但此模式沿袭了下来,一直影响至今。

----摘编自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国央地关系的转捩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原因,并说明秦朝地方制度转型的本质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代行省制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3-11-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和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局限性及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举措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从西周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发展趋势。
2023-11-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2020-07-11更新 | 9181次组卷 | 106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