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文化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宋代精神文化也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两宋在其三百余年间,始终受到来自北方民族国家的环伺紧逼,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现实威胁,故而民族意识应时而起,构成宋代文化的强烈底色。也因此,宋代文化注重实用,从根本上关注人怎样生存发展、国家如何安宁强盛。

——摘编自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代表人物在“塑当世之秩序”方面所提出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2)指出《汉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统治措施,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宋代文化呈现这些特点的社会背景。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2021-01-1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辽宋夏金是我国多民族政权并存时期,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二: 西夏官曰中书, 曰枢密, 曰三司, 曰开封府, 曰农田司……自中书令, 宰相、枢使、大夫、太尉, 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夏国传》

材料三: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坊市分区制度瓦解,商业突破时空限制……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的增长更为明显……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结果,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朝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分析辽夏金少数民族政权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共性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宋元时期主要外贸港口。
2023-11-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制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创立绝不是偶然的。魏晋以来,门阀士族垄断主要仕途,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其统治特权的工具。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实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地主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更为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各级官僚机构更加健全,封建官僚队伍迅速扩大。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迫切需要废除九品中正制,代之以一种新的选官制度,以便通过较为公平的竞争,进入仕途,跻身统治者行列。科举制度在隋朝萌发,宋代科举在隋唐朝制度的基础上,有了不少变化。

——摘编自梁程勇《论中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

材料二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和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传统经学若不脱胎换骨,其发展便会遭遇很大困难。为此,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孔孟“道统”。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宋代科举制度“有了不少变化”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并说明其主要思想。
2023-11-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区域经济重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唐、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摘引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品官的非世袭性,使这一阶层的成员构成变动不居,其与平民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普通人通过科举、军功及买官买爵,可以成为品官之家。有学者统计,在《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55.12%.部分乡村上户充任各级政府吏职后,成为形势户,也进入官吏阶层。可见,官吏与平民两个阶层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其成员往往出现部分的交错与重合。

——摘引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三: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根据《明史•选举志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种变动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社会的新变化。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科举考试采用南北分卷做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该做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