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升B.宦官专权现象得以解决
C.内阁权力得到加强D.君权相权矛盾日益凸显
7日内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从制度建构上而言,明代内阁的职能来自皇帝的需要,其主要职能“密勿论思、票拟批答”都出自皇帝处理决策事务时所需的辅助,且由于内阁权力地位未经法定,所以它也不具备太强的独立性。这意味着,明代内阁(       
A.并不具备参与决策的职能B.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C.推动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D.是封建专制强化的产物
2024-03-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史》载,“太祖制,内臣(宦官)不许读书识字。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用是多通文墨,晓古今。”这一变化(     
A.体现了皇权受到宦官的制约B.有利于宫廷文化水平的提升
C.导致了厂卫特务制度的形成D.是中枢政治运作变革的产物
2024-02-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明朝内阁的建立和演变过程,由此可推知,明朝中后期(     
A.宦官掌握决策权力B.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C.皇帝权力日趋衰落D.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2024-01-3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万历十四年(1586年),因皇后无子,内阁首辅申时行以明太祖的“长幼有序”的理由上疏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神宗欲立宠妃郑氏之子(三皇子),便以皇长子年幼的理由搪塞。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经过内阁的反复奏疏以及李太后对皇长子的支持,神宗最终册封朱常洛为太子。这一事件反映出(     
A.封建制度下中枢决策效率较低B.政治传统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
C.明朝皇帝已失去太子的册立权D.内阁与外戚的政治势力逐渐膨胀
6 . 内阁制度在明朝永乐年间基本形成,仁、宣二朝时阁臣品秩和政治地位较之前有大幅提高,权力日重。该制度(     
A.动摇了统治根基B.强化了中央集权
C.加强了君主专制D.禁锢了百姓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英宗时期,内阁成为朝堂政务运作最为中心的一环,阁臣全面参与朝政,甚至六部官员也要前往文渊阁与阁臣议政。这表明(     
A.阁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B.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C.内阁中枢地位得到强化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8 . 明朝政府“优礼师儒,教官擢给事、御史”等职,如洪武十五年朝廷以“上海县儒学训导顾彧为户部左侍郎”。其举措旨在(     
A.推广学校教育B.弘扬儒家思想
C.稳定社会秩序D.服务现实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廷杖产生于东汉时期,但并非一种常规刑罚;到了明代,廷杖就变成了皇帝惩罚官员最常用的手段。明中期以前,“凡廷杖者不去衣,用厚棉底衣,重毡叠,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官宦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廷杖的演变反映出明朝(       
A.不畏强权的文臣风骨B.专制皇权的急剧膨胀
C.宦官专权的政治黑暗D.司法体系的缺失不足
10 . 如表是关于明朝时期内阁大学士的相关记载。这反映出(     
时间内容
洪武时期内阁及其大学士,“职卑位微”,“帝方自操咸柄,学士鲜所参决”。
永乐时期内阁学士的品秩不高,但他们经常能参与对重大政务的研讨,甚至对于六部的要政,也可以在御前进行更高层次的审议,以供皇帝参考。
洪熙至宣德时期内阁学士逐渐担任了代替皇帝草拟诏令敕浩的工作,还负责起草批复奏章的“票拟”任务;后期的大学士有些兼任尚书之职,六部尚书有事一般先请示内阁大学士。
A.内阁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B.法定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善
C.内阁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D.决策权和执行权逐渐合一
2023-12-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