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明代出现了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其官员负责把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便皇帝批示。这一机构是
A.中朝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朝置内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内阁代皇帝批答奏章,即“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批复奏章,即“批红”。“票拟”需得到皇帝的“批红”才能生效。这反映了明朝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政治统治日益黑暗
C.宰相权力逐渐减弱D.内阁成为法定机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洪武年间设立的通政司,早朝时呈报的是内外章奏;午朝时呈报的是关于底层百姓阶级的臣民之言;重大或机密事件则不定时向皇帝汇报。这说明通政司
A.具备政务决策的职能B.便于皇帝掌握舆情
C.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D.容易造成宦官干政
4 . 明成祖时期,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到宣宗时期,奏章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这表明明代内阁
A.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B.削弱了君主的专制中央集权
C.掌握了中央行政事务决策权D.有效制约了司礼太监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传统相权可分为“决策”和“执行”。明中期之后,内阁通过“票拟”参与国家重大决策,但不能控制法定最高执行机构六部。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内阁之下设立六科给事中,以此监察六部行政,间接获取执行权。据此可知,张居正改革
A.使得内阁有效制衡皇权B.有利于中央行政效率提高
C.让首辅实质上掌握相权D.推动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21-10-15更新 | 1307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对中书省臣训话:“成周之时……天子总六官,六官总百执事,大小相维,各有攸属,是以事简而政不紊,故治。秦用商鞅,变更古制,法如牛毛,暴其民甚,而良不从,故乱。”由此可知,当时的朱元璋
A.决定仿行西周政治制度B.找到了废相理由与依据
C.认识到以法治国的危害D.决心摆脱政局不稳困局
7 . 明朝建立以后,创立了卫所制度,卫所分布于全国,这些卫所通常都有自己的屯田区,卫所的士兵都有固定的户籍,平时耕种,但是也不荒废训练,一旦有事,中央可以从五军都督府派遣将领,领兵出战,平时将归于府。据此可知,明朝卫所制度
A.推动了地方行政制度改革B.体现了“寓兵于农”构想
C.削弱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D.保证了军队的粮食供给
8 . 据《大明会典)记载,“(文渊阁)公务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而各衙门章奏文移,亦止日行翰林院。”万历年间,翰林院掌院学士王图辞职,将院印封存,以致“诸事悉停。一应官吏俸银等项,俱不得支"。这说明当时
A.翰林院掌管国家机要事务B.官僚集团倾轧导致政事混乱
C.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D.专制皇权受到官僚体制的制约
9 .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
A.皇权已被严重削弱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C.统治模式严重异化D.内阁制度名存实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明史记事本末》记载,癸卯,诏罢中书省,升六部官秩。仿古六卿之制,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朱元璋此举旨在
A.提升行政效率B.完成国家统一C.减轻皇帝负担D.加强集权统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