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鄱阳湖之战是明朝奠定基业的决定性战役,对如表中此战的不同记述说法正确的是(        
文献记述出处作者
陈氏(陈友谅)之兵,曾经龙江、江州、湖广三处大败,善战者折损,却于湖潭荆襄等处征田夫市子,三丁抽一为军,号曰蓬合,且十人无一二惯战。……以故友谅战船皆不及上船之坚。《皇明纪事录》俞本(时为明太祖亲随)
(陈友谅)悉甲六十万,自武昌围洪都,楼船高数丈,皆丹漆,上下三级……围数百重。《明太祖实录》夏原吉等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修成
A.陈友谅势力远胜于朱元璋B.俞本所记不如明实录可靠
C.鄱阳湖之战结果存在分歧D.明实录存在着曲笔的缺陷
2023-05-21更新 | 43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朝政府对京师与地方的驿站信息传递做了严格限定。《大明会典》规定:陕西都司,陆路2650里,计43站,限86日;岷州卫,陆路4100里,计61站,限120日……。材料说明当时(     
A.驿站推动公私信息高效传播B.官方有意拓展新闻传播途径
C.传输技术影响信息传播范围D.政府重视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3 . 嘉靖三十五年(1556)春,掌吏部事大学士李本奉旨专行考察百官,但都察院却没有参与;1569年,大学士赵贞吉兼任都察院之时,阁臣高拱也在兼掌吏部。这种权力分工(     
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B.实现了中枢权力间的制衡
C.加剧了明代吏治的腐败D.使内阁成为法定中央机构
2023-05-12更新 | 55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从制度建构上而言,明代内阁的职能来自皇帝的需要,其主要职能"密勿论思、票拟批答”都出自皇帝处理决策事务时所需的辅助,且由于内阁权力地位未经法定,所以它也不具备太强的独立性。这意味着,明代内阁(     
A.并不具备参与决策的职能B.增加了皇帝的工作负担
C.推动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D.是封建专制强化的产物
2023-05-08更新 | 1073次组卷 | 2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说明(     
A.外戚势力左右政局B.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走向衰弱
C.内阁行使决策大权D.祖制和封建礼制制衡着皇权
2023-04-28更新 | 1340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自明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这一变化旨在(     
A.提升内阁地位B.削弱六部职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助推君主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成祖朱棣反对建文帝“削藩”,起兵夺取政权。明代人在记述朱棣攻入应天的场景时说:“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内侍数人而已,乃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之焚。"这一记述(     
A.描绘了真实的历史场景B.反映了历史记述的客观性
C.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D.否定了兵变夺权的合法性
2023-03-04更新 | 63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明史》记载,“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这反映了(     
A.内阁已成独立行政机构B.内阁完全实现宰相化
C.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加强D.阁臣专权现象的重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明朝时期皇权弱化时,内阁的作用可能被凸显;相反,皇权强化时,内阁作为附庸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这表明明朝内阁(     
A.成为法定中央决策中枢B.意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受到司礼监的严重制约D.本质上服务于专制皇权
2023-02-06更新 | 152次组卷 | 15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0 .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而晋、燕二王,尤被重寄,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电邮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节制。”明太祖此举旨在(     
A.维护君主专制制度B.削弱统军大将兵权
C.强化对边疆的统治D.防止地方反叛中央
2022-12-29更新 | 28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