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1 . 明朝建立:1368年____称帝,定都____,国号大明。同年灭元。
2022-12-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和面临的挑战-【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2 .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朱元璋废除____制度,加强皇权。明成祖时设立____制度。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____”,皇帝在此基础上“____”。明朝中后期,有的____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大,被比喻为宰相。
(2)宦官专权的出现:____获得协助皇帝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负责监督____和控制____
2022-12-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和面临的挑战-【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明正统八年(1443年),翰林院内阁侍讲学士刘球上书,触怒了宦官王振,被其矫旨杀害于狱中;同年,国子祭酒李时勉又被王振矫旨枷于太学门达三日,内阁诸臣无人敢与其理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内阁职权发生变化B.宦官权力不受制约
C.朝廷政治风气败坏D.特务机构渗透广泛
2022-12-18更新 | 43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初期,内阁阁臣们朝夕与皇帝相处,职司代言,声势显赫。阁臣们敢于规劝皇帝的错误决定和行为,积极为皇帝举贤任能,参与人员的选拔和考核。在内阁颇具影响力时,阁臣所推荐的官员多被采纳和任用。材料反映明初政治生活(     
A.内阁掌控了朝中的政治实权B.专制主义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C.皇帝与内阁之间能相互监督D.内阁阁臣能够影响皇帝决策
2022-11-06更新 | 726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新高考基地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5 . 废丞相设内阁:明____废除了自____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明____时设内阁,加强了专制皇权。另外还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厂卫特务机构;改革科举制度。这样,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互不统属、互相牵制,直接向皇帝负责,使____高度集中,____大为加强)
2022-11-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讲)
6 . 明初,朱元璋用严刑酷法惩罚官吏,并设置厂卫特务机构进行监督。此后,他强调禁止宦官干政,并引用《道德经》中的思想,认为“吾为政愈严,犯法者愈众”,又说“朕如宽厚行仁,人将谓朕不明于事;朕如加严,人又指之为暴矣”。朱元璋的困惑,其实在于(     
A.权力机制失衡B.文官体制僵化
C.宦官集团膨胀D.官吏腐败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论结合,论从中出”是历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有误的是(     

史实

结论

A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东汉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C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到宋朝发生了根本改变

D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A.AB.BC.CD.D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时期的内阁大学士虽参与对国家机务的处理,但品秩低微,仅正五品,而且“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洪熙皇帝即位后,将内阁大学士的官秩提升至正二品,又加封他们“公”、“保”等荣衔。宣德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内阁制度,为其设置了制敕房、诰敕房等官署,又令内阁大学士,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形成了“阁职渐崇”的局面。与此同时,为防止内阁权力的过度膨胀,宣德皇帝打破朱元璋“不许宦官识字”的禁例,设立内书堂,隶属于司礼监,命翰林学士陈山等教授小宦官读书。还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代皇帝批阅章奏。所有章奏,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正如时人陈孜所云:“我朝祖宗既设司礼监掌行,又命内阁大学士共理,内外相维,可否相济……今后政务,不分大小,俱下司礼监及内阁共同商榷,取自圣裁。”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刘文正(统勋)公,丰范严正,如对神人……每值军机处,闭目坐,闻人言事偶误,张目侃侃直陈。内侍传赐食物,谢恩祗领,从不与内侍交一言。……其端严慎密如此。

——摘编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熙、宣德两朝中枢体制的变化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枢体制演变的影响。
(3)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设置军机处的最初目的,并归纳其运行的特点。
2022-09-28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冲关卷04-【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初四大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是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政治事件。本质上反映了(     
A.争权夺利的内讧B.政治腐败,肆意滥杀
C.削弱了明朝统治D.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2022-09-25更新 | 53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明中期以后,三司权力向巡抚转移,巡抚衙门成为实际上的省级权力机构,三司为其下属;但万历重修《大明会典》及清修《明史》,均因巡抚挂衔都察院而将巡抚列在都察院下。这客观上反映了(     
A.巡抚已然完全摆脱临时差遣的性质B.巡抚职权在法律上与事实上的矛盾
C.三司并立不利发挥巡抚应有的效能D.巡抚设置仅仅是临时性的应急措施
2022-08-30更新 | 1705次组卷 | 15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