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巡抚初设之时,主“安抚”天下军民而非主“监察”,“事毕复命,即或停遗”;而明中叶,为适应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充和军人集团地位的下降这一新的力量对比变化,巡抚成为介于行省与三司之间新的省级军政长官,明代走出“三司”时代。这一变化反映出(     

A.地方政权运行的集权化趋势B.行政权与监察权相结合
C.行省制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D.社会主导力量出现下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太祖编订《大诰》,宣布“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建文帝时下诏,官民犯罪一律“依《大明律》科断”,废除《大诰》。明成祖即位后为打击异己,恢复《大诰》,不久后又废止。《大诰》的兴废变化(     
A.印证了皇权高于一切B.说明了法治观念牢固
C.体现了中央集权重要D.反映了社会进步趋势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史》记载,洪武年间,御史周观政巡视奉天门,拦住了准备入宫的一队女乐,领队的中使只能禀报皇帝,而后回复周观政“女乐已罢不用”。但周观政要求“必面奉诏”。最终朱元璋只能亲自出宫,向周观政解释“宫中音乐废缺,欲使内家肄习耳。朕已悔之,御史言是也”。这一事件说明(       
A.御史职能发生根本转变B.台谏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
C.台谏合一趋势开始出现D.相权的膨胀威胁专制皇权
2023-12-05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4 . 明景泰四年,明景帝以“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事多拘滞”为由,授巡抚都御史衔;此后,巡抚“或四五年,或八九年,株守一方”,权势日盛。为此,中央遂以巡按监督和牵制巡抚,出现巡抚对七品巡按“频笑逢迎其意旨”的情景。这可用以说明明朝(     
A.行政区划改革的非连续性B.地方监察体系具有双轨性
C.中央机构设置集权化趋势D.以卑制尊原则被长期遵循
2023-03-10更新 | 51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统计,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全国府、州县级行政单位共有1346个,明末则为1564个。与明初相比,明末各地方行政单位的编制变化不大,但明朝的人口数量从明初到明末翻了一倍还多。据此可以推断,明朝(     
A.地方政府行政职能逐渐萎缩B.高产作物传人导致人口增长
C.基层治理模式更加科学高效D.地方政府规模与人口增长相适应
6 . 明太祖将皇太子之外的其他皇子分封到各地,镇守一方。年龄较长的藩王,拥有3个卫,1个卫的兵士最多有1.9万名;年龄较小的藩王也有1个卫,兵士至少有3000名。明宣宗时期削除诸王的卫,藩王不得拥有卫成为定制。这一变化(     
A.减轻了政府军费支出压力B.提高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
C.缓和了诸藩王之间的矛盾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7 . 《明史》载,太祖制,内臣(宦官)不许读书识字。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于是多通文墨,晓古今。这一变化(     
A.是中枢政治运作变革的产物B.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C.有利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D.体现了皇权受到宦官的制约
8 . 明朝名义上废除了行省制,但在省一级,元代行省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司,分掌行政、财政、司法及军事。到了中后期,又在三司之上设总督、巡抚,布政、按察等隶属其下。这一变化体现出(       
A.地方行政效率的降低B.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动态调整
C.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D.元代行省制的影响根深蒂固
9 . 明初,宗藩地位尊崇,统重兵以镇边塞,只要是朱氏子弟,便有尊崇显赫的地位;宣德后,逐渐出现“宗藩不得预兵事”,“绝其仕官,并不习四民业”和“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等规定。这一变化(     
A.说明边疆威胁逐渐减弱B.反映出宗法血缘关系难以维系
C.立足于皇权稳固的需要D.显示出中央政府财政危机加剧
10 . 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     
A.阁臣政治素养提升B.文官集团约束皇权
C.内阁辅政趋向合法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