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明成祖起,陆续派遣总督、巡抚到各地临时处置事务,明中期督抚成为常设机构。督抚管辖数省或一省,地位在三司、总兵之上,同时被授予便宜行事之权。督抚的设立旨在
A.提高地方机构的政务处置能力B.形成完善的地方权力制约机制
C.防范和打击地方割据维护统一D.明确职责分工以提高行政效率
2022-03-06更新 | 785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B.都是中央设置的军事管理机构
C.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D.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1727年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官僚体系的完善B.中央集权的削弱
C.东南海防的加强D.国家疆域的奠定
4 . 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朝觐制度。其中蒙、藏、维等边疆民族上层逢年过节赴京觐见皇帝的制度称“年班”;朝廷邀请边疆民族上层至木兰行围狩猎,并于避暑山庄赐宴的制度称“围班”。这一制度的实施
A.意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B.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C.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D.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
2022-03-03更新 | 931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第十三次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军机处初设时,就是为了“筹办军务”,既无正式衙署,亦无专职官员。当时在军机处入值的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带原官衔兼在军机处处理事务。这表明,军机处
A.处于临时机构地位B.弱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具有分权制衡特点D.助长了因循守旧政治风气
6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
A.中朝 内阁 军机处B.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御史府 军机处D.尚书台 都察院 内阁
2022-02-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权力迅速扩大D.削弱了专制皇权
2022-02-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代凡遇官员出现空缺,由吏部选拔、审核,内阁审议后奏报皇帝,候选官员还要经过层层审查、考核。雍正则重视密折荐人这一新的选荐官吏形式,如遇官缺,具奏人拟好人选撰写密折,直送京城即可。由此可知密折荐人
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提升
C.削弱了内阁法定地位D.增强了君主决策的科学性
9 . 有学者对元明清“海禁”政策的实施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3所示:
时期海禁时间开海时间
元朝约占13%约占87%
明朝约占25%约占75%
清朝(鸦片战争前)约占15%约占85%
对上表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没有实施“闭关锁国”B.“海禁”遭受民众强烈反抗
C.元明清海外贸易并未断绝D.清朝实行“海禁”最为彻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形成的《更路簿》是中国渔民往来于中国大陆沿海区和南海诸岛之间的航海指南,以多种版本的手抄本流传并沿用至今,记录了中国人民在南海诸岛的生活和生产开发活动,记载了中国渔民对南海诸岛的称呼。这说明了明清时期
A.南海诸岛已是我国领土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民间海外贸易十分发达D.政府重视对海洋的开发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