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朝的议复档数量不菲,时间贯穿军机处存在的始终,其形成环节如下图所示:议复奏折记录了军机大臣围绕奏折进行讨论所拿出的处理意见;“议复定议”是皇帝允准、批示后由军机处抄发至相关部门的意见;议复档则是收录于军机处的档案。这体现了军机处(       

A.有官无吏的用人特征B.对中枢决策权的掌控
C.相对民主的决策机制D.作为秘书机构的实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代公文书初沿明制,分题本与奏本二种。地方大小公事用题本,个人私事则用奏本;前者用印,后者不用印。康熙皇帝为了广耳目,防泄密,要求特定官员就所见所闻,亲自缮折,差人送至宫中,经其批阅后,发还当事人。康熙的做法(     
A.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B.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C.强化了君主对政务的控制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4-04-05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押题(一)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康熙49-51年(1710—1712),广东水师副将吴升率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为康熙收复台湾奠定了坚实基础B.表明了清政府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C.反映出清政府大力扶持海上贸易D.维持了东亚诸国与清朝的朝贡关系
2024-02-0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     
A.对大臣的思想控制严密B.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C.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D.意在消除“华夷之辨”
2024-01-2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康雍乾时期,逐渐形成大臣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进言的制度,皇帝亲自批阅密折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该制度旨在(     
A.加强皇帝的专制独裁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提高政府行政决策效率D.快速处理地方紧急军务
2023-12-3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觑见时,皇帝依礼赐丞相座。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至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立奏事。而明清,大臣必须跪奏。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材料二   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诸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断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下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

——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附论古代的人治与法治》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并结合唐、明、清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变化的原因。
2023-12-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7 . 清朝雍正皇帝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 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奏折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该制度(     
A.保证了政令畅通B.完善了选官制度
C.提高了行政效率D.加强了君主专制
8 . 中国古代王朝十分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经过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中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客观上具备了解决西北边防上匈奴威胁的能力。汉武帝本人虽在儒家学说和思想的熏陶下成长,但却不是一个拘谨的儒生,而是具有雄武奋发气质的政治家,这种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必然促使汉武帝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采取反击匈奴、巩固开发西北边疆的积极政策。

——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

材料二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由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清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定作出的历史贡献是独特的,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疆域版图及其有效控制程度均没有达到清朝的规模。因此,可以说历史上中国空前“大一统”版图的奠定是18世纪中国的突出特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开发西北边疆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唐朝相比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
9 . 奏折在康雍两朝都是皇帝亲笔御批,从不假手于人。到乾隆朝,一些内容并不十分重要的奏折,通常先由乾隆帝进行简单的批示,然后再将其发交军机处,由军机处根据奏折内容草拟具体详细的处理意见。这种变化表明(     
A.军机处的职权有所扩大B.军机处已成为中枢机构
C.奏折制约官僚作用显著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熙帝曾言:“令人密奏并非易事。偶有忽略,即为所欺。”雍正皇帝特许的下级官员才能上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不可假手于人,一切听闻皆可上报。这反映的清代密折制度(       
A.遏制地方官僚腐败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制度D.保证清朝统治清明
2023-10-07更新 | 249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