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大批汉人被流放到黑龙江的奴尔干城一带;并在蒙古地区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屯田,在漠北蒙古设岭北行省,调动大批蒙古人、汉人、南人在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梅海等地屯田6万多亩;在云南(原大理国属地)设云南行省,汉人张立道做劝农使时,“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并介绍内地养蚕植桑的经验。

——摘编自齐涛《古代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雍正帝为进一步巩固对广大西南地区的统治,在改土归流的基础上推行一系列开发政策。雍正帝在灵活处理土司、土官问题后派遣了一批忠诚、廉明、吃苦的流官以安定局面。针对土税繁多且杂乱的现象,雍正采取轻收、划一赋税,按内地“摊丁入亩”征收。雍正还在西南地区丈量土地、鼓励开垦,对大量无主荒地或生荒地,发给牛种、给予银两、分给房屋,鼓励垦种。官府在改流区发展水利、设置水利专官,开发水路交通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清廷在苗区组织苗民修筑公路,北达四川,东入贵州。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普遍开设学校,批准各州县科举之名额。

——摘编自启智《清史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政府开发边疆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雍正帝开发西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通过政治联姻维护统治利益、达到为其所用目的所采取的和平交往策略。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亲政策的产生是一种着眼于现实民族形势状况下的历史必然现象。唐王朝建立后,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基于稳定大一统政权的需要,统治者顺承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潮流,效仿吸收西汉、隋朝和亲经验,将和亲作为处理民族关系、定国安边的主要政策。

——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材料二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与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的原因。试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推行和亲政策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别写出清朝设置的管辖西域和掌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4-04-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经过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中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客观上具备了解决西北边防上匈奴威胁的能力。汉武帝本人虽在儒家学说和思想的熏陶下成长,但却不是一个拘谨的儒生,而是具有雄武奋发气质的政治家。这种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必然促使汉武帝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采取反击匈奴、巩固开发西北边疆的积极政策。

——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

材料二   清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定作出的历史贡献是独特的,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疆域版图及其有效控制程度均没有达到清朝的规模。因此,可以说历史上中国空前“大一统”版图的奠定是18世纪中国的突出特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开发西北边疆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
2023-12-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春晖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研讨会上,学者争论清朝前期成功统治帝国的原因,有两类解释:第一类认为是统治者在不同地区,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关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统治策略,形成统一多民族帝国。第二类认为是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才能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     
A.第一类解释的证据是实施八旗制度、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B.第二类解释的证据是动员学者编纂《四库全书》,开科取士
C.第一类学者采取多元主义观点,解释较空疏,不具学术意义
D.第二类学者站在华夏中心主义,立场相对客观,解释较可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原因很多,其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由多民族形成统一的国家,华夏(汉族)起了主干作用,其他各民族也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各民族的特长的荟萃,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缔造,我国各民族都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的。中国各民族特点与特长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的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某个或某些民族的特长,元旦为全国各民族或许多民族所接受,就变成为共同的特长,亦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古老而又从未隔断其文化传统;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统一帝国分裂以后经过一段南北王朝对峙与诸王、诸汗分庭抗礼以后重新走向更高度的统一。如此反复两三次,终于确立为不可分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种独特的历史,要从中国有众多民族内在联系不断发展当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西土司制度最终确立的时间应是元代,明代是广西土司制度得以不断完善与发展并臻于全盛的时期。元明时代广西的土司制度,是元明封建统治者在总结历代“羁縻之治”与“羁縻制度”的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发展并健全起来的一种对广西少数民族进行有效施治的特殊的政治制度与民族政策,具有一定的区域自治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在统一的国家版图内,在封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下,封建中央王朝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结构和风俗习惯不变,通过委任少数民族上层为世袭土官,让其“因其故俗”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封建统治,从而实现王朝中央对该地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摘自蓝武《广西土司制度的历史渊源与改土归流开始的时间问题辨析》

材料二   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土司制度腐朽没落的弊端日益显露,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人命,罪恶多端”。广西壮族土司地区出现的上述诸种情形,土司制度失去它“保土守疆”的历史使命时,甚至成了威胁“国防”与地方安稳的力量时,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清朝政府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废除广西土司改设流官,调整土司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对这些地区的直接控制。随着改土归流的推进,广西土司地区的墟市贸易渐趋繁荣,粮食、禽畜山货、药材和手工业产品都成为贸易对象。同时,区域间商贸活动日渐增多,外地商人尤其是广东地区的商人纷纷进入广西土司地区建立会馆。

——改编自崔继来《改土归流与清代广西土司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西土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朝在广西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3-12-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贵百河三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王朝十分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经过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中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客观上具备了解决西北边防上匈奴威胁的能力。汉武帝本人虽在儒家学说和思想的熏陶下成长,但却不是一个拘谨的儒生,而是具有雄武奋发气质的政治家,这种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必然促使汉武帝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采取反击匈奴、巩固开发西北边疆的积极政策。

——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

材料二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由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清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定作出的历史贡献是独特的,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疆域版图及其有效控制程度均没有达到清朝的规模。因此,可以说历史上中国空前“大一统”版图的奠定是18世纪中国的突出特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开发西北边疆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唐朝相比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亦是一种国家形态结构,我国大一统的政治实体形成于秦汉时期,但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秦汉以后,实现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方式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治理目标。

---据卜完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等整理

材料二   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解决边疆“内患”的重要史实并简析能够解决边疆“内患”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初因明制,属平西、定南诸藩镇抚之。至雍正初,而有改土归流之议。四年春,以鄂尔泰巡抚云南兼总督事,奏言:“云贵之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遵至以盗治盗,苗、倮无追赃抵命之,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割蔓塞源,纵兵刑赋事事整饬,皆治标而非治本。其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六年,复铸三省总督印,令鄂尔泰制广西。於是自四年至九年,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

——据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土归流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022-11-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由于受地理、民族等诸种因素的限制,中央王朝的势力一度难以深入广西地区特别是广西西部地区。封建王朝通过权衡利弊之后,因时制宜地实行“土司制度”,但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土司制度腐朽没落的弊端日益显露,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仇杀,争夺不休”。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开始在广西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这其中,除与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雄才大略和封建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等外因颇有关联外,广西壮族土官的残酷统治极大地激化了土官与土民之间的矛盾,这种“内部的矛盾性”也为中央在广西本土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提供了“契机”。雍正皇帝曾说:“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所属土民,每年科派,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蓰,甚至取其牛马,夺其子女,生杀任情。”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封建统治者与时俱进,权时以行,果断地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政策,最终实现对土属地区的直接统治,维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极大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版图。

——摘编自蓝武、廖玉连《清代在广西尖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本土因素及其影响棵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初年在广西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初年在广西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