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某高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政治制度建设
中央地方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①推行
汉朝设立中朝(内外朝).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
宋朝实行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台谏并立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设通判制约知州
元朝设立中书省   推行行省制度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等   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
清朝实行督抚制度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试以宋朝为例,谈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建设的得与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阅读下表:“明清内阁比较”,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清代(     
项目明朝清朝
品级以大学士为正五品顺治朝定内阁大学士为正二品,雍正定大学士为正一品
下设机构下设两房:制敕房、诰敕房下设十余个,如办理题本的机构、典籍厅、收发红本处、诰敕房、稽查房、内阁俄罗斯学等
①内阁决策效率明显提升
②中枢权力制衡机制趋于成熟
③内阁的权限远高于明代
④内阁仍旧是重要的中枢机构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3-05-22更新 | 32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康熙年年间苏州织造李煦奏折内容摘录。由此可知,奏折制度(     
上奏内容上奏时间
苏州得雨并报米价折康熙三十二年七月
贺亲征噶尔丹获胜折康熙三十五年七月
闻太仓有人起事折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
巡盐张应召居官情形折康熙六十年八月
A.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B.赋予了中央机构决策权
C.滋生了因循守旧风气D.强化了对官僚机构控制
4 . 下表反映了清朝前期中枢机构及职权的演变。该表说明(     
掌权者中枢机构及职权演变
顺治帝明确为皇帝负责的内三院对六部有监督权,对奏章有票拟批红权;后来又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让学士“分班入直”“掌议天下之政”
康熙帝利用“南书房”处理政务;实行奏折制度
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常日直禁廷以待召见”
A.君主集权逐渐强化B.封建中央集权体制走向完备
C.满洲贵族尽失特权D.中央强化官吏之间相互监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官民比例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例B.官员增加有利于推动廉政建设
C.推动了人民赋税负担的降低D.专制和集权易致行政成本增加
6 . 下表为清代内阁的前身,文馆、内三院的建立发展轨迹,该表说明清代
皇帝及实际掌权者机构演变
皇太极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对皇太极负责,以削弱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
多尔衮内三院的权力遭到削弱
顺治内三院对六部具有监督权,拥有票拟批红的权力。后改为内阁,大学士、学士“分班入直”,具有“掌议天下之政,宣布丝纶”的职能
康熙保留内阁,另设翰林院,此后成为定制
雍正设立军机处与内阁抗衡,内阁权力逐渐衰落
A.从权臣向谋臣再向私臣的蜕变B.满洲八旗国家政体逐步发展完善
C.皇权向更高层次递进受到阻碍D.皇权逐步向君主集权制发展演变
2021-04-16更新 | 516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不同类型的书院数量变化简表。由此可知,书院的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
官办%民办%其他%不明%
宋代15.2870.69014.03
元代17.2361.150.3321.28
明代57.2129.840.2412.71
清代56.6724.110.5618.59
A.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B.科举制的发展提高了官办书院的质量
C.政府加强对思想的引领D.活字印刷术的革新推动了书院的普及
8 . 下表是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和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据材料,概括古代县级政区的特点。
(2)据材料,概述中国古代高层政区的变迁过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州”的层级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实质。
9 . 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叙述出处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清圣祖实录》
联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清世宗实录》
今联虽逾六帙,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几之劳勚。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清高宗实录》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
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
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唯一方式
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
2020-06-07更新 | 62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不同类型的书院数量变化简表,由此可知,各类书院的数量发生相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官办%民办%其他%不明%
宋代15.2870.69014.03
元代17.2361.150.3321.28
明代57.2129.840.2412.71
清代56.6724.110.5618.59
A.经济发展增强了人们求学的积极性
B.科举制度改革提高了官办书院的质量
C.统治阶级加强对文化思想领域的控制
D.活字印刷术的革新推动了书院的普及
2020-02-12更新 | 19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