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下表是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和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据材料,概括古代县级政区的特点。
(2)据材料,概述中国古代高层政区的变迁过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州”的层级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实质。
2 . 阅读下列材料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日:“去‘秦’,著‘皇’,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司马迁《史记·桑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如果下令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需要经过怎样的运行程序?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根据三则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材料一 清承明制,仍设内阁,但实际的政务中心是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和内阁等中枢机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军机处。军机处被皇帝严密控制,从未有过独立的“执政”大权,只是依葫芦画瓢而已。军机处的职能有最高命令的撰制、发出,收受奏折,等等,这样


一来,皇帝的办公厅就从内阁转移到南书房军机处。

——摘编自何庄《从古代诏敕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材料二   清代自康熙中期至清末,二百余年间之内政、外交、军事、文化、财政等一切机密要务,乃至皇帝与各具奏人的私人交情,密折内都有反映。如此广博、繁杂的密折内容,无疑给皇帝开辟了广泛的情报来源,广其耳目,增其见闻,洞悉庶务,使其虽身居九重大内,却能及时且较真实地了解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以及各地风土人情和各级官员的所作所为,而且使百官互相监视,彼此牵制,故人人心存戒心,惟恐道人暗中揭发,一般不敢为所欲为,极有利于皇帝个人独裁专制。

——摘编自刘融《清王朝的朱批密折制述论》

材料三


主题二 疆域的奠定

材料四


材料五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出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廷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早在入关之前,已经颁布《蒙古律例》,入关之后,对这部法律不断増补修订,嘉庆年间,修成《理藩院则例》713条,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乾隆时颁行了《回疆则例》;对西藏,乾隆一朝先后颁行《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等多部法规。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部回归清朝,受到乾隆皇帝的隆重接见和宴请。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主题三   清朝前中期的危机

材料六   康乾时期,国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在盛世“光环”之下,我们应该看到康乾盛世的另一面。权力不受监督,就容易滋生贪腐。和珅、王皇望都是这一时期巨贪的代表。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危机显现,粮食供应问题越来越严重。1796年至1804年,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清政府花费了!亿2000万两白银才将其平定下去。随着闲关镇国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越来越枯竭,而同期的英国工业革命正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进行。此消彼长,清王朝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可避免地减弱了。

——摘编自唐博《深度探秘:康乾盛世的AB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皇帝诏令运行机制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奏折制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举例说明清政府经略边疆的举措,简述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乾盛世”背后隐藏着何种危机。
(5)根据材料五,概括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处理民族关系措施的积极意义。
(7)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发展演变历程及趋势。
2023-10-07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13·纲要上第1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面是清朝前期的外交体制框架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清朝外交管理权下移的趋势
B.清朝外交近代化发展的趋势
C.天朝上国观念下的分类管理
D.闭关锁国外交在政治上体现
6 . 明清的政治制度:中央:
(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____,明成祖设____。还设________等加强皇权。
内阁具有票拟和批红权利:
【票拟】内阁学士将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进呈皇帝。
【批红】皇帝用红字做批示,渐渐旁落到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批。
趋势:____地位逐渐上升,阁臣权力越来越大。
特征:
①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②始终非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③编制为临时性,入阁为兼差。④皇帝制度外信任的而私自授权(相当于秘书班子)。
(2)清朝雍正帝设____标志专制____达到顶峰;____制度提高效率,保密性强,皇帝对官僚机构控制强。
2022-10-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基与面临的挑战-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后,其统治在中央和地方推行哪些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并指出军机处设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8 . “康乾盛世”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这一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试以全球史观来论述“康乾盛世”。(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400字)
9 . 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
高层政区行省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2019-01-30更新 | 2859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四川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A.B.
C.D.
2016-11-03更新 | 474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1-2012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