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所谓“自古以来”的“古”,一般是指秦汉。 秦汉以降,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到了清代,我国的疆域和民族便确定下来。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由于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一直较高,起着主导的作用,但各个少数民族也为祖国的缔造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摘编自陈克进《历史上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问题讨论述略》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代史实
秦朝在地方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
在北方修筑万里长城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设立西域都护府
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玄奘西行取经
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
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重新修筑长城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率军进行抗倭斗争
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郑成功收复台湾
来华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从材料中选取至少三个相互关联的史实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写明主题,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3-11-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原因很多,其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由多民族形成统一的国家,华夏(汉族)起了主干作用,其他各民族也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各民族的特长的荟萃,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缔造,我国各民族都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的。中国各民族特点与特长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的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某个或某些民族的特长,元旦为全国各民族或许多民族所接受,就变成为共同的特长,亦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古老而又从未隔断其文化传统;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统一帝国分裂以后经过一段南北王朝对峙与诸王、诸汗分庭抗礼以后重新走向更高度的统一。如此反复两三次,终于确立为不可分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种独特的历史,要从中国有众多民族内在联系不断发展当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阶段时期特征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周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先民建立了最初的多民族国家,即夏、商、西周。在这个过程中,“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从春秋到秦汉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加强中央集权。一些新民族加入,主要有匈奴、南越和西域各族等
第三阶段从魏晋到隋唐经过民族交融,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核心——唐人。我国各民族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关系
第四阶段从五代到元经过分裂,再次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首次形成了一个以蒙古族为统治民族,以汉族为多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第五阶段明清(鸦片战争前)清朝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各方面密切关系所自然形成

——摘编自孙进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


从材料中任选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围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4035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的。中国的文化历史,也是中国56个民族及其祖先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其中汉族居于主导地位,每一个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摘编自张邑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史实,自行选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以时序为线索,史论结合,表述规范)
2022-07-0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行政区划作为一种制度,随着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秦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时期地方行政层级的变迁
郡县制萌芽于春秋,形成于战国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开始在全国正式确立郡县制。初为36郡,后增至49郡。
西汉初郡国并行,但以郡县制为主。至西汉末年郡国总数为103个。
东汉末、魏晋南北朝“州”原为武帝所设监察区,为镇压黄巾起义,“州”演变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魏晋南北朝时期,州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隋、唐初州(郡)隋文帝遵循“存要去闲,并小去大”的原则,废郡,直接以州统县,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
“道”初为唐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演变成行政实体。
州(府、军、监)“路”主要的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
行省元朝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多,且层级之间统辖关系复杂。
布政使司(省)府(州)明废中书省,中书省权力由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挥使司(军事)、按察使司(司法)分割。
府(州)清承明制

从表中提取二个或二个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提取信息须源自材料且准确;围绕所提取信息阐述,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2021-03-15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