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通过政治联姻维护统治利益、达到为其所用目的所采取的和平交往策略。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亲政策的产生是一种着眼于现实民族形势状况下的历史必然现象。唐王朝建立后,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基于稳定大一统政权的需要,统治者顺承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潮流,效仿吸收西汉、隋朝和亲经验,将和亲作为处理民族关系、定国安边的主要政策。

——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材料二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与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的原因。试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推行和亲政策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别写出清朝设置的管辖西域和掌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4-04-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国情的特点是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地区差别较大,中央政府要对之实行有效管理,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便于加强控制的地方行政体制。元朝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它“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疆域“有难以里数限者”。以今日地理来说,帝国的势力所及,北到北冰洋,南到越南、泰国北部,东南至海而达澎湖,西至东欧和西亚。在这样大的国土内,政治、经济情况当然差别很大,元朝统治者便采用多种形式来实行管理。

——摘编自柏桦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改土归流源于明朝。清朝建国初曾对部分土司改置为流官。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苗民以弃暴归仁,奔诉永顺司,此时皆言为保靖宣慰司管辖。至四十二年,始皆输诚纳粮,设百户、寨长。雍正五年三月,湖北总督傅敏“会同黔省预筹擒捕不法花苗(土司)”。九月,清兵进入湘南,收吐司之权,对其家属作出安置,改土归流付诸行动。十一月,官兵抵达桑植境内,地方土(民)、苗(民)载道欢迎,土司缴印归诚,改土归流进展十分顺利。

——摘编自周妮《清代湖南“苗疆”改土归流时间与秩序考论》

材料三   土司制度作为民族地区的自治制度曾维护着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原生性和多元性,清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以加强中央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设。

——摘编自聂迅《清代土司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重构:以改土归流地区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地方管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改土归流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
2024-03-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

……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   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为巩固北方边防安定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2024-03-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羁縻治策出自春秋战国,在秦汉至唐宋时期,羁縻治策的基本内容是封建王朝借助边陲夷狄首领的势力进行控制,即根据势力的强弱,分别赐其首领以王、侯、邑长或将军、都督与刺史等封号,实行土职代管或与所设郡县参差而治,象征性地征收少量贡纳。朝廷对各级土职的管理相当松弛,未进行严格的制度性管理。羁縻治策的施行对象包括边疆的夷狄和与封建王朝有往来关系的邻邦。羁縻治策的不少思想和策略是从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经验总结而来的,这些思想和策略未必适合南部边疆复杂多元的社会形态以及不同民族长期交融的情形,致使封建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经营长期停留在对外防御和编织边疆藩篱的层面,也忽视了对边疆的深度统治和经济经营。

——摘编自方铁《论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明朝在设置卫所以外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农业地区由于广设卫所而进步很快,土司地区则听任土司施治,致使发展滞后,相关的矛盾由此产生。雍正前期的西南边疆存在部分土司危害社会,与朝廷争夺土地、矿藏等严重问题,为此,雍正进行改土归流,扫清了清朝深入统治西南边疆的障碍,内地人口大量移居西南边疆,有效缓解了内地人口激增造成的压力。

——摘编自张楠林《明清时期云南“土流并治”管理模式与边疆治理逻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唐宋时期羁縻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雍正朝在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边疆治理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有一个演变过程。前期更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强调华夏诸国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外族。到春秋中后期,“华夷之辨”在内涵上更专注于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把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以文明与野蛮而不是以种族来区分华夷的观点。“华夷之辨”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对落后的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文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交往。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采、胡舞、胡饼、尊童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将一向争战的东北、北部与西北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与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 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的解了2000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辨”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乐、胡舞、胡饼”所反映的现象,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用清朝政府的举措说明清朝前期如何促进“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4-01-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西土司制度最终确立的时间应是元代,明代是广西土司制度得以不断完善与发展并臻于全盛的时期。元明时代广西的土司制度,是元明封建统治者在总结历代“羁縻之治”与“羁縻制度”的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发展并健全起来的一种对广西少数民族进行有效施治的特殊的政治制度与民族政策,具有一定的区域自治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在统一的国家版图内,在封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下,封建中央王朝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结构和风俗习惯不变,通过委任少数民族上层为世袭土官,让其“因其故俗”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封建统治,从而实现王朝中央对该地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摘自蓝武《广西土司制度的历史渊源与改土归流开始的时间问题辨析》

材料二   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土司制度腐朽没落的弊端日益显露,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人命,罪恶多端”。广西壮族土司地区出现的上述诸种情形,土司制度失去它“保土守疆”的历史使命时,甚至成了威胁“国防”与地方安稳的力量时,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清朝政府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废除广西土司改设流官,调整土司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对这些地区的直接控制。随着改土归流的推进,广西土司地区的墟市贸易渐趋繁荣,粮食、禽畜山货、药材和手工业产品都成为贸易对象。同时,区域间商贸活动日渐增多,外地商人尤其是广东地区的商人纷纷进入广西土司地区建立会馆。

——改编自崔继来《改土归流与清代广西土司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西土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朝在广西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3-12-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贵百河三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在春秋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民族融于华夏,至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古代民族共同体——华夏族。民族的融合与地区性的统一,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大一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孔子作《春秋》,主张“大一统”,强调一统于周礼。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火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材料三   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都注重在边疆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且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指出孔子面对这一新形势而提出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况其核心观点。结合汉、唐和清朝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如何行使对新疆地区的行政管辖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提炼中国古代王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2023-12-2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运用先秦以来的典籍资料,广泛搜集各地传说,梳理、创建了一个支系庞大而主线清晰的族谱体系。在该体系中,传说中的黄帝是夷夏各族共同的始祖,“华夷之辨”也是司马迁民族观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司马迁以华夏中国为中心,将四夷纳入王朝的统治,这种“夷夏同朝”、“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王朝观将夷夏一家的共同体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武沐《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材料二   《新纂云南通志》中记载,“有自从汉俗定姓者,皆以明时始著姓”。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采用汉族姓氏制度可以争取更多的社会文化资源。以科举制为例,在汉文化中心主义占主导的文化语境中,少数民族常常受到歧视,很难在科场中脱颖而出,步入仕途,而攀附汉姓,假扮民族身份,不失为种理性的选择。如彝族李学周,就是改汉姓穿汉装前往北京赶考应试考中进士的。汉族的门当户对、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的思想观念在云南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廖国强《清代云南少数民族之汉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代云南少数民族认同汉文化的表现。
2023-12-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疆域范围在历代统一王朝国家中不算广阔,但其采取的移民实边、兴办学堂、开设科举等积极的边疆治理举措,取得了较大成功。就移民实边来说,据历史记载,移民云南的便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不少。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派遣大亚的驻军到边疆就地屯垦屯耕。战时拿起刀枪御敌,平时举起锄头种粮,不仅筑起了一道边防防线,也使曾经的不毛之地留下了万顷良田。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自康熙至道光,台湾府、厅、县志修成且保存至今21部,另有私人纂修志书多种。其中,有关台湾收复后社会变化的记载随时间推移而增多。如乾隆年间《重修凤山县志》记载台湾由“不粪种”“种植后听其自生,不事耘除”,到“生齿日繁……勤耘耕、浚沟洫,力耕不让中土”,而雍正年间《台海使槎录》等志书亦载台湾少数民族从“无田器”,到“耕种加牛车犁耙与汉人同”,以至“礼节近亦渐学汉人”,“骎骎乎有中上之习”。

——摘编自柳浪《清朝台湾地方建置与方志编纂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清移民实边在边疆治理中的历史作用,若将材料一作为史料用于边疆治理研究有何局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台湾收复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3-12-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统一的深度上,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统治,也突破了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政策的思路。清朝追求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从中央到边疆各地区对边疆各民族进行直接管理,以自己独特的、丰富的、有效的边疆政策取代了历代对边疆民族的松散的羁縻政策。这些都加大了清朝统一边疆的难度。

——摘编自成崇德《清朝边疆统一论》

材料二:清朝皇帝在写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清高宗实录》卷1435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清朝边疆民族政策的特点,简述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英国使团对清政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并从对外政策的角度,概述清政府对此的回应及对中国的影响。
2023-12-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