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9世纪初,英国建筑师托马斯·阿洛姆根据当时来华西方人的介绍绘制了一百多幅关于中国的版画,并配有文字说明,在西方影响巨大。如图。

田间播秧的苏州府农民“水稻产量虽高,但入不敷出、数米而炊的情况屡有发生.一旦遇到灾荒之年,穷人的日子更不好过。”
判断此图:(     
A.可以佐证清朝的衰落迹象B.能反映殖民者的侵略图谋
C.没有可信的史料研究价值D.可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风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海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0年清朝形势图(局部)

材料二 2011年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精心策划,隆重推出“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其中《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是重要内容。其记载清朝皇帝围绕台湾事宜颁发的各种谕旨,从顺治朝到光绪朝总计达2400多件,涉及各个方面。...... 满文台湾档案,主要集中在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这些档案以清朝国语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台湾的政务活动。其记载从康熙朝开始,清政府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从康熙统一台湾后,台湾的考生就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一直有固定的录取名额,档案中也有台湾县、凤山县考中举人的名单。还记载台湾震灾、水灾情况及清政府进行账济的奏折。

——《中国档案报》


(1)依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政府治理台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你认为研究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有何现实价值?
3 .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中国古代所有朝代都没有出现过以“中国”为国名的朝代,却又都以中国为通称。据初步统计,《清实录》(清代官修史料汇编)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615次,其中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的有1477处。不同时期出现次数统计如下。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咸丰
同治
光绪
63
60
41
173
306
283
605
据此可知清朝(     
A.民族之间深度交流交融B.疆域观由传统走向现代
C.民族平等获得广泛认同D.多民族中国观意识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廷议、朝议、集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重要方式。下列史料记载的现象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祖登正阳门,望城中诸军未有归者,乃脱甲诣政事堂。”
②“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佐也。”
③“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④“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A.④②③①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②④③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所示是清朝军机处的相关史料。这些反映了清朝军机处(     
出处内容
《光绪会典卷三·办理军机处》“军机大臣掌书谕旨,统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
《檐曝杂记卷·军机处》“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枢垣记略》卷十四“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

A.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B.完善了中枢机构的制衡机制
C.旨在提升君主治理国家的能力D.促使中央决策方式渐趋僵化
6 . 下表所示是关于清朝军机处的几则史料,据此可以认定的共同史实是
出处内容
《内阁小志》“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户部别立军需房,司官翁藻主之。于是袭其称,亦曰军需房,渐易为军机房,又以房为处”
《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世宗亦尝谓:“准噶尔世济凶顽,心怀叵测……两路军机,朕筹算者久矣。其军需一应事宜,交与怡亲王、大学土密为办理”
《清世宗实录》“大学士等遵旨议奏,办理军机处密行事件,所需钤封印信……贮办理军机处,派员管理,并行知各省及西北两路军营”

A.军机处源自户部军需房B.军机大臣皆由满洲贵族充任
C.军机处只是个临时机构D.西北重大军务由军机处处理
7 . 下则史料为清代的一封汉文朱批奏折全文。从中可确知(     
雍正二年五月初六日
江宁织造、奴才曹頫跪奏:江南因去冬雪少,今年闰四月间,蝗蝻生发,幸在二麦登收之时,不能为害。今自五月初一日至初五日,连得大雨,淋漓沾沛,蝗蝻僵灭大半,百姓俱现在插苗,及时播种,人心慰悦,太平无事。目下米价:上米每石一两二钱五分,次米一两一钱六分。谨将闰四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圣鉴。
朱批:蝗蝻闻得还有,地方官为甚麽不下力扑灭?二麦虽收,秋禾更要紧。据实奏,凡事有一点欺隐作用,是你自己寻罪,不与朕相干。

A.专制体制痼疾难除B.政府赈灾收效低微
C.中央集权出现危机D.君臣关系逊于前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列女传》中几位烈妇的事迹。

时间姓氏事迹
姚氏吴孟传妻。孟传早卒,无子。姚甫二十,泣经于榻,姑解之。叹曰:“吾犹见夫子之归土。”孟传既葬,夜以黄丝经死。启孟传墓合葬焉。知县胡方义表其门曰“贞烈”
王氏儒生方西抚妻。及笄于归,事舅姑以孝称。越数年,西抚卒,无子。王号泣自经,为姑阻。遂整衣入室,键户七日,不食死
杨氏郡庠生雷泽之生母也。乙酉城溃,氏携妇吴氏出逃于市。遇贼,强杨氏去。氏骂贼不绝口,赴烈焰中。媳见姑死,投焰救姑,亦蹈火死
吕氏贡生方都韩妻。事舅姑极孝。城溃之前一日,吕愿以死自誓。及韩救父,为贼所执,吕复挺身往救,因同遇害

——摘编自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列女传》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0-15更新 | 28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不同史料中关于康熙时期台湾地区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康熙(  )
时间记载
康熙八年
(1669年)
郑经不接受康熙的招抚,康熙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明清史料•丁编》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廷再次争取和谈,郑经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奉朝廷正朔,受朝廷封爵”,而康熙帝不同意,认为“台湾人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比”,和谈又无结果。
——《康熙二十二年诏书》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康熙接受郑氏投降,称:“尔等从前抗违之罪,尽行赦免。仍从优叙录,加恩安插,务令所得”。
——《清圣祖实录》
A.允许台湾完全自治B.坚持统一台湾的原则
C.倾力平定台湾叛乱D.主张在台湾设立行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清史料记载:“军机处为枢密重地,非奏事人待旨及上所宜召者,虽王公大臣不许私入,如敢私人,或私自会见军机官员,随时纠勃论处。”据此可知,军机处
A.办事效率高B.秉旨办事C.官衙管理严D.保密性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