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大量文书直接送达给皇帝处理的原因是什么?之后的明成祖是如何解决皇帝政务繁忙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中枢秘书机构是由哪一个皇帝设立的?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指出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一个发展趋势?如何评价这一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历代王朝不乏将境土扩展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以西以北的事例,……但必须说明的是,清朝以前的历史,对于年降雨量400毫米等降雨量线以西以北地区都没有持续而稳定的获取,王朝国力强盛时期拓土西北,国力衰微即固守农牧交错带。只有清朝的军事行动不仅突破了这条农耕民族守疆固土的底线,将疆土延伸至中亚草原,而且稳定、持续地拥有了这片土地。

——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判断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三的朝代,分别指出两个有效的判断依据。
(2)写出材料一中图二A、B的政权名称及A政权的本民族管理系统名称,指出图三中C处地区的管辖机构名称。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说明“将境土扩展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以西以北的事例”,并列举两则“清朝的军事行动”的史实。
2023-01-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自古以来,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可回避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行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

清初统治者高度重视蒙古事务,入关前便设立理藩院专司其事。入关以后,随着边疆各地与内地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加强,回部、番部(藏族)事务,及与俄罗斯、廓尔喀的外交事务也划归理藩院管理。理藩院级同六部,设尚书、侍郎各官。理藩院的设置及其工作,帮助清朝实现了对东北、北方、西北、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避免了明代曾经出现的边疆战争不绝、动荡不宁、各族叛附不定的局面,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宣政院和清理藩院在政治地位和职权范围方面的异同。

材料二       作为独立立法体系的国家之间的法律——国际法是近代欧洲的产物它是以独立主权的国家为基础的。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订立之后,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主权国家。这个公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使国际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邓正来《王铁崖文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国际法原则确立的过程。

材料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出了全面布置。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3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主题,并指出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
2022-12-1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清朝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入海;乾隆二十二年又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以下对“闭关自守”政策分析有误的是(     
A.实质上是官方垄断贸易B.外商在华贸易受到限制,民间贸易已被禁绝
C.力图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D.给后人的启示是:“避免虚骄,顺应潮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康熙亲政后勤于政事,他虽曾抱怨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但其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疆域开拓并巩固。下列事件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是(     
A.设立军机处B.设立伊犁将军
C.推行金瓶挚签D.签订《尼布楚条约》
2022-12-0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左图右史,是学习历史的不二法门。多维审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唐至清),从中汲取古人治理边疆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   


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今录招降开置之目,以见其盛。

——摘引自《新唐书·地理志》(卷四十三下)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引自(明)宋濂等《元史·地理志》(卷五十八)

材料三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引自康熙《清世祖实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唐代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措施,并说明其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管理A地的行政机构,简述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熙认为安定边疆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所学简析清朝的民族政策。
2022-12-0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摘自柳翼谋:《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朝开创了“康乾盛世”,建立起空前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这个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不分割的整体。

——摘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写出材料一中“嬴政称皇帝之年”的年份,结合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具体举措,分析“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结合秦皇汉武治理北疆的相关史实,说明“秦人启其端,汉人竞其绪”。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开通图中“大运河”时的在位皇帝,并概括开通“大运河”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列举唐玄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两个典型史实,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疆域奠定的角度一句话概括“康乾盛世”的突出贡献。当前,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只是“落日的辉煌”,马克思则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结合中西方当时所处的经济背景阐释他们提出“落日”和“悲歌”的缘由。(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8 .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新疆的史实,按史实发生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庭都元帅府的设置   ②伊犁将军的设立
③安西都护府的设置       ④西域都护的建立
A.③④②①B.④①③②C.④③①②D.④③②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清朝注重经略边疆,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基本版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康熙十三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741683)间,噶尔丹几乎每年都派人与沙皇俄国相勾结…康熙十年准噶尔汗噶尔丹出兵占领了天山南路,将当地的“回部”(维吾尔族)首领阿布都什特扣押到伊犁,并对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康熙三十五年略尔丹被清廷击败,阿布都什特得以解脱,清廷护送其返归南疆叶尔羌,管辖南疆“回部”事务。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疆域的“四至”。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造成中国西北边疆不稳定的因素,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朝政府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所采取的措施。
2022-11-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千百年来,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萦绕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实现了新的统一。秦王朝在国家治理形式上采取中央集权模式, 改变旧的世袭分权导致的分治状态,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秦汉时期是倡导国家统一的文化意识的成熟期,统一被视为天之经地之义,所以汉初董仲舒鲜明地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

材料三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王朝“从制度层面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的表现,列举汉武帝实现思想一统的举措,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2)观察《元朝形势图》,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并说出元朝为巩固疆域的大一统进行的制度创新。
(3)结合所学简述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西藏地区治理的主要举措,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
2022-11-2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