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C.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负担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2021-02-20更新 | 527次组卷 | 60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指出,历史中存在着不以人的伦理是非、认识对错、善恶动机为转移和标准的某种客观规律。由此他主张社会进化,认为“理”在“势”中,倡导由“势”观“理”。据此推断,该思想家是
A.荀子B.张载C.朱熹D.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清之际,某思想家主张: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下列言论与之相近的是
A.民贵君轻B.弱者道之用
C.天行有常D.君权神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理”与“气”的地位
B.是否反映人民的愿望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2019-10-17更新 | 135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意义是
A.反对私有制
B.反对君主专制
C.倡导民主自由
D.反对中央集权
2018-04-18更新 | 16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淇县第一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