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构建新儒学体系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顾炎武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其名言即曰:“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据此可知,顾炎武
A.主张国家恢复分封制度B.强调推翻君主专制必要性
C.反对中央集权过度延伸D.意在反省官僚政治的缺陷
2021-04-15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4月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顾炎武看来,朱熹的学说、乃至整个宋明理学是汉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文化命脉的传承看,因此无论如何是应该给予历史的肯定的。据此判断,顾炎武
A.学术思想充满矛盾B.反对异族统治
C.推崇程朱理学思想D.强调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顾炎武在其著作中列举了大量事例,分析“君”这一称谓在《尚书》《左传》《礼记》《汉书》等古籍经典中属于普遍称谓,后世也常用于朋友和夫妇之间。顾炎武意在
A.论证儒学的一脉相承B.强调学术的经世致用
C.消解称谓的等级意义D.追求社会的民主平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自序》中写道:“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日《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这里顾炎武旨在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B.宣传维护传统儒学
C.批判封建君主制度D.倡导务实求真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说:“清初大儒黄宗羲虽宗阳明,但主张多读书以穷理之变化,并以实践为归;顾炎武不谈心性,他的治学范围,以典章制度、社会经济为主。”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黄、顾二人的共同思想是
A.倡导经世致用B.主张工商皆本
C.批判君主专制D.挑战儒学正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梁启超明确表示顾炎武“在清学界之特别位置,一在开学风,排斥理气性命之玄谈,专从客观方面研察事务条理”。钱穆则认为“亭林‘经学即理学’之论,虽意切救时,而析义未精,言之失当”。据此可知
A.两者皆肯定“经世致用”的学风B.历史人物评价无法形成明确定论
C.时代背景决定对历史人物的认知D.阶级属性是历史评价的主要标准
2021-02-26更新 | 51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中两字应是
A.八股B.科举C.荐举D.世袭
9 .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这句话出自
A.《日知录》B.《明夷待访录》
C.《天下郡国利弊书》D.《船山遗书》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制币,以权百货之轻重。钱者,币之一也。将以导利而布之上下,非以为人主之私藏也。……自古以来,有民穷财尽,而人主独拥多藏于上者乎?此无他,不知钱币之本为上下通共之财,而以为一家之物也。”这表明顾炎武
A.宣扬君民平等B.主张扩大货币发行
C.提倡利国富民D.反对进行商品贸易
2021-04-20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