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商人历来为官僚士大夫所不齿,但到了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坛领袖王世贞对朋友说“徽州商人见着苏州文人就像苍蝇追逐羊肉一般”,这位朋友回答道“苏州文人见着徽州商人也像苍蝇追逐羊肉一般”。这一变化表明(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商人政治地位大大提升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士商勾连影响社会风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会典》记载了明朝前期进口货物交易情况。其部分货物交易情况,列表如下: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规定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疏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与通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

20贯

40贯

10贯

注:1贯=1000文;格“一”表示数据缺失。
据此可知,明朝前期(     
A.朝贡贸易特征明显B.对外贸易出超明显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国内贸易发展迅速
3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①第一次热潮反映治国思想的变化
②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的交融
③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第四次热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488年的吴江县志记载风土人情时提到,商人离家百里,家人就会愁眉苦脸;在外地经商又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无信。而1548年新编县志却未载此类说法。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政府好恶决定史书编修B.重农抑商政策调整
C.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D.宗法社会日益解体
2022-05-13更新 | 275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初,蒲松龄创作了《聊斋志异》,其通过大量篇幅描写的鬼、狐化人与人恋爱的离奇故事,反映出当时青年男女对婚姻自主的要求。这反映了
A.社会道德观念彻底崩塌B.清朝政府文化政策宽松
C.士人对传统礼教的反叛D.儒学的正统地位被动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2021-11-02更新 | 133次组卷 | 74卷引用:四川省金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成都七中实验校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女孩子择偶标准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宋代一般妇女“悔作商人妇”,到明清时期,江南等地却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改变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文明传统受到冲击
2021-06-22更新 | 144次组卷 | 4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明清时期,民间刻书以书商刻书为甚。“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图书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巧立书名、借用序跋、利用插画、化用评点、美化装帧等。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活字印刷技术日趋成熟B.政府鼓励民间刻书业的发展
C.社会经济与城市的繁荣D.文化消费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2021-05-14更新 | 1997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朝时,松江、苏州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这表明
A.江南地区农业结构有所调整B.湖广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江南地区商业格局发生剧变D.湖广地区农业出现革命性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