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清时期,苏湖地区丝织业日趋扩大,蚕桑用地超过稻作用地,震泽镇及近镇村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里人贾鬻他方,四时往来不绝。该现象说明
A.商品经济影响农业生产B.家庭手工作坊开始出现
C.经济中心南移趋势完成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这表明当时
A.徽商是最具影响力的商人群体B.外来农作物改变民众生活习惯
C.商业发展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提高
2021-08-31更新 | 654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后期,江南“近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在江南城镇从事工商业的人口数量约为640万,占全国从事工商业总人口数的32%,到清中期时增至约1346万,占总人口的37.4%;而同期欧洲从事工商业人口大约占总人口数的10%。这说明当时
A.雇佣关系在江南发展迅速B.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
C.江南出现早期工业化特征D.区域间贸易得到发展
4 . 明清时期,民间刻书以书商刻书为甚。“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图书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巧立书名、借用序跋、利用插画、化用评点、美化装帧等。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活字印刷技术日趋成熟B.政府鼓励民间刻书业的发展
C.社会经济与城市的繁荣D.文化消费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2021-05-14更新 | 1995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秦代市的管理相当严格,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金钱当面投入容器中
B古代市楼起源于西汉长安,最初是管理市场的官署,后演变成聚民交易的场所
C唐代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明清时期丝织业领域私营作坊兴起,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清商人群体中常见“抱德怀才岂惮贫,广行方便方施仁。光明正大无荣辱,留此心田荫后人”。“处世为人做一场,要留名节与纲常"之类的劝诚。这反映出当时
A.尊富尚利意识的盛行B.社会风尚发生转变
C.儒家财富观受到冲击D.商人责任意识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洪武二十六年,在全国赋税收入中,粮食近2000万石,而钱钞仅46000锭,占赋税的比重不到1%。明中期后,银两成为主要的财政核算单位。到清康熙中期,实物赋税与货币赋税的比例已达1:2。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B.货币发行制度出现重大调整
C.财政收入支出已经基本实现货币化D.赋税征收与经济结构特征存在反差
8 . 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 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 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 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 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 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 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0-09-11更新 | 1282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同治年间,广州城内的圩市增加到29个,宣统末年,广州南海县圩市数从明代后期的19个增加到269个,其中包括桑市、茧市、谷市、猪市、花市、卖书坊、灯市等33个专业市场;同时的番禺县圩市也达132个。说明当时的广州地区
A.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农副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
C.手工业产品竞争力增强D.经济的封闭性进一步减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是某学者整理的宋、明两代经济状况比较表(部分)
宋(960—1279年间)明(1368—1572年间)
钱币铸造量(全国)26,000万贯400—600万贯(约等于宋代熙宁年间一年铸造量)
劳动力价格(江南地区)技术劳动力(月工资)约4500钱加9斗米约6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
士兵(月工资)约3000钱加15斗米约2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
实际流通主要货币(江南地区)金、银、钱米、谷、银、布

据如表可知,与宋代比较,明代前期、中期的江南地区
A.政局动荡促使钱币大幅贬值B.民众收入减少导致生活困苦
C.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D.白银大量流入影响经济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