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得以推广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D.美洲等地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021-04-01更新 | 415次组卷 | 138卷引用: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明清时期,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由此可知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工商皆本”思想深入人心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当完善
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4 . 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属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重农抑商下的商品经济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现象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B.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C.苏州丝织业出现许多“小户”“听大户呼织”,并且“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