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道:“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这一主张
A.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2019-09-03更新 | 125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D.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2019-01-30更新 | 289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0—2011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文)(必修Ⅲ
3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2019-01-30更新 | 2546次组卷 | 75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福建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A.忠君爱民,保国有责B.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D.存天理,灭人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顾炎武谈到:“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表明顾炎武()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工商皆本
C.批判程朱理学
D.倡导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顾炎武在《生员论》中指出:“国家之所以取生员而考之以经文、论、策、表、判者,欲其明六经之旨,通当世之务也。……舍圣人之经典、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不读,而读其所谓时文(多为当时书坊刻印的中举者试卷)。……五尺童子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此处他批评的是
A.科举考试考查儒家经史B.经文、论、策脱离世务
C.考生背诵范文应付考试D.考试文体要求八股对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人,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其言论主要立足于
A.倡导经世致用哲学
B.批判道学家们虚伪的说教
C.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自由平等的新型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仟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知行合一
B.经世致用
C.格物致知
D.与时俱进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经世致用
D.民主科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