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体现了顾炎武主张
A.批评科举,否定专制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人尽其才,抨击儒学D.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2020-11-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清代学者顾炎武认为中国古代监察官员“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这表明,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
A.以小制大使整伤之威更盛B.实际监督效能有限
C.监察官道德自律认真履职D.便于提高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造成的恶果进行了猛烈批判,他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在当时起到了转变一代学风的作用。这反映了他的思想主张是
A.“离经叛道”B.“存天理,灭人欲”
C.“经世致用”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0-10-23更新 | 514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2019年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经世致用”B.“致良知”
C.“循天下之公”D.“理在气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令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夕”这反映顾炎武
A.以农为本思想B.主张经世致用
C.倡导工商皆本D.提倡轻徭薄赋
6 .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7 . 古代有位思想家非常关注民生,他认为,“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因此他在如图著作中提出“必以厚生为本”,并希望能逐步改变百姓穷困的境遇,达到“五年而小康,十年而大富”。该思想家是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
A.循天下之公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C.天下为主,君为客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清史稿》对顾炎武评价道:“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这段材料肯定了顾炎武的
A.务实学风B.“众治”意识C.唯物思想D.“民本”主张
2020-05-15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下列科技文化现象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是
①《农政全书》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京剧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20-05-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