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明末清初某思想家、哲学家,面对明清之际的政治变局,他为此进行了长达40多年动心忍性的艰辛探索和深入研究,并因此形成了“希张横渠之正学”的文化自觉,“寒梅春在野塘边”的文化自信和“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文化自强。下列各项中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
A.“天下为主君为客”B.“满街都是圣人”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天地之化日新”
2022-03-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焚书》
天下之治乱,不在—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顾炎武《日知录》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王夫之《读通鉴论》

A.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B.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他强调
A.“心外无理”B.“宇宙便是吾心”
C.“人是万物的尺度”D.“天地之化日新”
2021-06-15更新 | 4308次组卷 | 4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顺治十二年春,王夫之开始作《周易外传》,通过探索象数以穷理。在这部著作中,王夫之精辟地阐述了“器”(客观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和“道”(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指出:“天下唯器而已矣”,他希望人们“勉于治器”。这一论断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D.摒弃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2020-09-28更新 | 715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早年曾参加抗清斗争,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作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扬,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一现象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A.源于人物自身的多面性B.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C.受现实政治需要的影响D.无法做到真正的公正客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古代思想家曾说:“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今岁之寒暑,非昔岁之气也。……惟其日新,斯日月贞明而寒暑贞盛也。”持这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A.张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7 . 明清之际的某一思想家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一观点主要针对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B.君主专制制度
C.闭关锁国政策D.土地兼并现象
8 . 有学者指出∶"王夫之以他对《易经》的疏论为本,申论万物之道'皆须在具体的情境里寻求。……世事若是有道,就不必去管相应的普遍之道。'"该学者意在说明王夫之
A.将《易经》作为儒家经典的根本B.以传统儒学为依托探求社会新知
C.摒弃传统权威开创文化新局面D.强调儒家经典在新情势下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在知行关系上,王船山注重行或实践,认为可以用“行”来检验知识的真伪,用“行”来衡量“知”能否实现这说明王船山
A.敢于挑战正统思想B.猛烈抨击君主专制
C.勇于融合佛道思想D.具有朴素唯物思想
10 .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