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初,纸币宝钞作为法定的货币,然后铜钱、白银、宝钞兼用,明末又推行银两制,白银便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这一转变能够说明当时(     
A.传统朝贡体系的解体B.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C.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所示为明朝时重要商业城市的分布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     

代表性城市

所在区域

功能定位

广州、漳州、泉州

东南沿海

外贸港口、商业都会

武昌、汉阳、荆州

长江沿岸

交通要津、贸易重镇

淮安、天津

大运河沿岸

交通要津、贸易重镇


A.江南市镇规模较大B.长途中转贸易兴盛
C.经济重心继续南移D.海禁政策逐渐废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政府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指外国)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对在海外招商做出大贡献的海商,宋政府还会赐予官职。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

——摘编自《宋代海外贸易更具现代气质》

材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了一队特殊的客人——“英夷”派来的马戛尔尼使团。使团向清政府提出两国通商的请求:开放宁波、舟山、天津、广州之中一地或数地为贸易口岸;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仓库以收贮发卖货物;允许英国在舟山附近一岛屿修建设施,作存货及商人居住。乾隆皇帝非常友好地接待了使团,却拒绝了英王的通商之请。

——摘编自《宋代海外贸易更具现代气质》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现代气质”,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022-07-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是明代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一篇,在描写商人刘有才选择主人公宋金做他的女婿时写道:“看他一表人才,又会写,又会算,招得这般女婿,须不辱了门面。”这体现了(     
A.明代后期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市民阶层兴起后的实用价值观念
C.长期以来的等级“门面观”消除D.市民文学成为当时文化发展主流
2022-07-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园林日渐兴盛,但其功能发生较大变化,其始为士大夫雅集胜会之所,而渐为商品化之市集。这一时期,松江园林由“雅集”到“市集”的转变,反映出当时(     
A.社会转型趋势加速B.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史・食货志》中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当时亦有“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之说。明朝廷对走私茶叶定性为“通番”,明太祖朱元璋还规定“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极刑。”这反映出唐宋至明朝的茶马贸易(     
A.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典范B.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开启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时代D.有利于中原王朝的边疆稳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商食官”是殷周奴隶制时代国家实行的工商业全部官营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青铜、丝织、制陶、骨器等传统的官营手工业部门不仅继续存在,而且还有新的发展,同时还出现了冶铁、煮盐、铸币等新兴的官营工业。春秋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适应列国纷争、弱肉强食的严峻形势,便以日益强化了的国家机器作为调节手段,更加注重官营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与国家政权基本上处于一种联合的状态。但到了战国时代,封建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之间的矛盾、私营工商业者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为了维护王权至尊的地位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稳定,维护各国封建统治集团的利益,各国统治阶级不得不认真地考虑对策。战国时期,尽管重农轻工商的思想弥漫于各国,但由于当时兼并战争频繁以及各国具体国情不同等原因,真正彻底地执行抑制工商政策的只有秦国而已。

材料二   清入关前己十分注重商业,注重发展与明朝及朝鲜的商贸,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入关之后为尽快恢复经济,清廷一方面因循汉族重农传统,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桑垦种;另一方面延续明中叶以来的恤商政策,不断革除病商之弊。雍正即位之初,有谕旨告诫官吏:“凡居官者,操守固是要好,还要中正和平。公心办事,不可偏执小见。天下的人,士农工商虽不一,朕视之皆是赤子。”这一政见可以看作清初至中叶,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皇帝的基本执政追求。就伦理范畴而言,清朝把商贾视同士、农、工,这又在明朝进步的基础上再向前迈进了一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工商业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清代前中期实行恤商政策的原因。
2022-07-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明代,凡是经营工商业的人,必须到官府登记,取得批准后,才可以“占市籍”,擅自经营工商业属于违法行为,可按游民处理。而“占籍未及数年,富者必贫,贫者转徙”,不少人被迫逃籍。由材料中的现象可以推知,明代(     
A.工商业经营秩序井然B.抑商政策带来严重后果
C.经营工商业容易致贫D.工商业者违法经营较多
2022-07-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清时期,典卖契约和买卖契约按照是否允许赎回的标准,被加以严格区分。这两类契约关系的维权在司法实践中被区别对待。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利于(     
A.民间典卖的高效化B.资金融通的便利化
C.经济立法的体系化D.商业交易的规范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小说“二拍”《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国内破产商人文若虚偶然机会跟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干多个”银钱,回国途中又拉了个宝贝,卖了五万两银子。从此成为闽中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这种“羡商”现象反映了明代(     
A.海外探险精神B.重农抑商松动C.商品经济发展D.小说文学盛行
2022-07-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