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5 道试题
1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①第一次热潮反映治国思想的变化
②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的交融
③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第四次热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朝实行特殊劳役身份制度,以世袭的军籍最为重要。明政府多次下令禁止注册为军籍的人偷偷改变身份,但在实际执行中,军籍人户改变职业和身份地位并不足为奇。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冲击B.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C.陆王心学的影响D.社会流动无法律障碍
3 . 明代文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描述道:“吾杭终有宋余风,迨今侈靡日甚而服食器用月异而岁不同已,毋论富豪贵介纨绮相望,即贫乏者强饰华丽,扬扬矜诩为富贵容”。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杭州(     
A.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影响
2022-09-25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潞安有著名的丝织业,最盛时“登机鸣抒者,奚啻数千家”,“其机则九千余张,分为六班七十二号”,但当地不养蚕缫丝;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反映了(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B.长途运输的便利
C.小农经济出现局部解体D.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万历年间,徽州布商在苏州开设“益美”字号。兴盛时,每年销布百万匹,盈利银20万两,“富甲诸商,而布更遍行天下……二百年间,滇南漠北,无地不以‘益美,为美也”。这反映出当时的苏州(     
A.手工业以棉纺织业为主B.商业经营注重开拓市场
C.棉纺织业技术领先全国D.商品生产萌发品牌意识
2022-09-10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为《1570—1639年流入中国的白银(单位:万两)估算表》(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整理》。大量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     
1570—1579年1580—1589年1590—1599年1600—1609年1610—1619年1620—1629年1630—1639年
28.588.970.3104.1103.790.1139.8

①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②导致新经营方式即工场的出现
③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和积累   ④促使实力雄厚的商帮开始形成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 . 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财政收入表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   《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据《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清时期的震泽镇,在元朝时只是一个小村落,居民仅数十家;明中叶后增至三四百家;清初,由于丝织之盛,货物并聚,该镇居民达二三千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B.跨区域商品贸易的繁荣
C.政府积极推行惠商政策D.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
10 . 晚明造园之风炽盛,不仅致仕缙绅嗜好园林,在官之士亦喜营园。时人评价道:“近世士大夫解组之后,精神大半费于宅第园林,穷工极丽,不遗余力。”这现象的出现源于当时(     
A.士大夫传统观念被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D.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2022-07-24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