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如:观点一,认为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显示下层民众抗击侵略军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气概,用事实击灭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受传统夷夏思想的影响,主观上是一次保家卫国的自觉战斗,只能发生于英军侵略肆虐的地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A.结论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B.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
C.基于对立角度的主观化解读D.观点二的论证违背历史真实
2023-03-17更新 | 814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所示是1845年英出版的柏纳德著《复仇神号亲历记》一书中的插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清政府对民众财产的漠不关心
B.说明了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C.佐证了英军鸦片战争期间对普通民众的掠夺
D.揭露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的侵略行径
3 . 《三元里抗英斗争简史》记载:“会中,群众歃血为盟,推举了军事领袖,布置了作战计划。会后,分头进行,韦绍光四处号召乡民,奋起抵抗;何玉成动员南海、番禺、增城一带社学团民……江本真等率义勇准备参加作战;林福祥率水勇驻扎在石并桥。“由此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
A.斗争的形式具有多样性B.是中国近代抗争的开始
C.具有一定的组织计划性D.代表中国民众普遍意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国人民族意识较为缺失B.民众生活艰难困苦
C.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松动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6 .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为强迫中国人购买印度鸦片,但也为更一般的目的,即扫除那些妨碍英国商品自由进入中国的壁垒。”该看法
A.夸大了战争爆发的偶然因素B.反映了英国政府的正当要求
C.说明了中国外交观念的落后D.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7 . 1840年,定海城失陷后,民众“始终不肯从逆”,以各种方式将各种生活物资转移出城,并“迭次用药熬成浓汁,于井泉溪涧乘机遍投”。据此,下面数据可用来说明
1840年7~12月,英军病、亡情况表(单位:人次)
马德拉斯炮兵第十八团第二十六团第四十九团
生病死亡生病死亡生病死亡生病死亡
腹泻8132343324631901
痢疾4871603218565566114
发烧377378729249282626
其他疾病693160151121828625
总计5751613415215452381868166
A.近代国人民族意识逐步形成B.清朝民众斗争方式的灵活性
C.英国士兵身体素质普遍低下D.民众是可倚重的反侵略力量
2021-03-01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而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
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B.清政府盲目自信
C.英军的武器装备先进D.中英军事实力悬殊
2020-11-17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双方参战兵力及伤亡人数对比(单位:人),见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中国英国
参战方兵力91680~200000人19000人
伤亡情况伤亡22790人伤亡523人(阵亡69人)

A.武器装备落后B.军队纪律涣散
C.统治腐败无能D.封建制度落后
10 . 鸦片战争期间,众多老百姓只是以一种局外人身份来“欣赏”这场热闹。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令人震骇的是,更有数量庞大的良民加入到援英反清的队伍中,有的甚至成为侵略者冲锋陷阵的排头兵。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百姓民族意识淡薄B.英军熟悉中国基本国情
C.民众态度决定战争结局D.满清政府统治腐朽不堪
2020-07-01更新 | 241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