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如表为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的相关记载,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可信的是
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镇江的记载
出处记载
【英】霍尔《“复仇号”军舰航行作战记》“我们下了最严格的命令严禁抢劫这座城市,也下令逮捕趁火打动的中国暴徒,他们才是他们同胞最恶劣的敌人。”
【英】洛林(对华战争的最后几战》“英军的恶行比预料的要少。”
【中】朱士云所写日记,见《鸦片战争)第3册“夷鬼城内外捉人割..连日城中妇女遭淫掠者甚众。”
A.清政府腐朽无能B.人道主义得到了彰显
C.太平军趁火打劫D.英军曾犯下战争罪行
2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清政府统治的不得人心
C.民众生活艰难困苦D.国人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3 . 1841年8月,英军侵略厦门,当地防御的清军共计5680人,但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因绿营分属不同指挥系统,导致4300余人中参战者不足2000人。这反映出
A.民众的民族意识缺失B.清政府政治上腐朽不堪
C.清政府缺乏主权意识D.清朝军事制度有待完善
4 .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吏治败坏B.莠民作乱C.贫富不均D.制度腐朽
2020-04-14更新 | 2225次组卷 | 68卷引用:新疆疏勒八一中学2018-2019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以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类似的现象在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不断重复上演。这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没落B.小农意识深厚不谙熟世情
C.近代中国国人民族意识淡薄D.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2019-11-22更新 | 570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8-05-08更新 | 406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
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2016-11-27更新 | 421次组卷 | 3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