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如表为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的相关记载,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可信的是
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镇江的记载
出处记载
【英】霍尔《“复仇号”军舰航行作战记》“我们下了最严格的命令严禁抢劫这座城市,也下令逮捕趁火打动的中国暴徒,他们才是他们同胞最恶劣的敌人。”
【英】洛林(对华战争的最后几战》“英军的恶行比预料的要少。”
【中】朱士云所写日记,见《鸦片战争)第3册“夷鬼城内外捉人割..连日城中妇女遭淫掠者甚众。”
A.清政府腐朽无能B.人道主义得到了彰显
C.太平军趁火打劫D.英军曾犯下战争罪行
2 . 《十可虑奏》是清朝浙江巡抚刘韵珂在鸦片战争失败前夕上的奏折,总结语是“凡此十端皆属必然之患,亦皆属莫解之忧,若不早为筹划,则国家之事岂容屡误。臣病躯楮柱,心急如焚,寝食俱废,辗转思维,并无良策”。这一奏折
A.暴露出统治者御敌能力不足B.体现了地方官主权意识缺乏
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D.反映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
3 . 据《清史稿》记载,英军损失最大的不是虎门之战,也不是定海之战和吴淞之战,恰恰是名气最小的海龄指挥的镇江之战,而参与镇江之战的清军将士已经世代在此驻守了近200年了,他们同自己的祖辈、父辈中的大多数人是在此地完成传宗接代的。这说明
A.清军在战争初期的准备不充分B.地理位置对战争胜负的重要性
C.乡土情结影响了官兵作战情绪D.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步削弱
2022-02-13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清政府统治的不得人心
C.民众生活艰难困苦D.国人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材料三   18404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262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510日,其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议。

材料四   1840年艾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建桢等革职查办。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2)阅读材料二,你将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并依据材料分析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作出的?
2021-04-2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为强迫中国人购买印度鸦片,但也为更一般的目的,即扫除那些妨碍英国商品自由进入中国的壁垒。”该看法
A.夸大了战争爆发的偶然因素B.反映了英国政府的正当要求
C.说明了中国外交观念的落后D.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7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采取两大军事行动:即攻占定海和封锁沿海,但东南沿海各地送京的战报中,对于前者各地官员都有反映,而对后者各地的奏折基本上未提到,英军不久也撤销封锁。这主要是因为
A.地方官员愚昧无知B.中国的经济形态与英不同
C.英军封锁自断补给D.封锁沿海对战局毫无影响
8 .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舰突破虎门要塞,珠江两岸聚集数万民众,以冷漠、平静的神情围观战事。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官兵纷纷跳水时,两岸民众如看马戏看到精彩处一样发出嘘嘘声。材料主要反映当时
A.中英武器装备差距悬殊B.广大民众民族国家意识淡薄
C.清政府与人民矛盾尖锐D.农业文明无法战胜工业文明
2020-08-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曾国藩家书记载:“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材料表明
A.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B.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做出妥协D.清政府试图办洋务以自救
2020-07-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841 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腐,击退来犯英军。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 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三元里抗英说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
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