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2018-06-09更新 | 5277次组卷 | 64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10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2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2021-11-28更新 | 796次组卷 | 168卷引用:山西省山大附中2009-2010年度高三年级12月(历史)试卷
3 .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中国的闭关锁国
2019-07-08更新 | 1696次组卷 | 117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据粤海关统计,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平均每年税银不过5万两左右,而19世纪初则达到每年100多万两。道光八年(1828)至十七年间,关税收入更高达1500多万两。这表明当时(     
A.外商逐渐扩大对华鸦片走私B.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C.海禁政策无法约束海外贸易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2019-01-30更新 | 1577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4届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练考历史试卷
6 . 有学者指出,截至1840年,《泰晤士报》中涉及中英鸦片贸易的报道共计128篇,涵盖议会议员、传教士、英国商人等多方的观点。该报通过引导、放大舆论诉求,从多个维度制造中英之间的“冲突对立”。在此类报道的持续“渲染”过程中,中英贸易问题升格为关涉国家国体、法制、外交的政治问题。这可用于解释(     
A.晚清封建统治危机四伏B.英国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C.社会舆论主导英国外交D.晚清西学东渐曲折发展
7 . 英船“杉达”号随船医生希尔曾在1840年1月的《中国日报》上写道:“林公(林则徐)又问起各种鸦片来自的地点,他让我把这些地点写下来,我当即照办,当提到土耳其时,他问是否属于美国,或是美国的一部分。”这折射出当时(     
A.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B.清廷仍坚持朝贡体制
C.国人对世界知之甚少D.鸦片贸易取得合法性
8 . 1839年3月11日,林则徐在广州公布《收呈告示》强调∶“所有民间词讼,除实系事关海口应行收阅核批外,其与海口事件无关者,一概不应准理,毋得混行投递”。林则徐意在(     
A.执行道光帝坚决抵御强敌方略B.确保禁烟活动不受干扰
C.显示钦差大臣体察民情的品格D.贯彻闭关锁国基本国策
2022-11-01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晋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爆发时,一些官员已经意识到“天朝”将不敌岛夷,但是“天朝”的固有思维容不得他们有更多的思考。即使是对事实稍有认识的人也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直言不讳,还是装作毫不知情。选择了前者的人往往会被当作“汉奸”来处理。这反映出当时
A.英国战舰与火炮的强大B.剿夷是当时的主流思想
C.清王朝意识形态的落后D.清军装备落后军纪涣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离开北京前起草了一份信件,将英国政府及东印度公司委托他向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转达给乾隆皇帝。要求如下(部分)

(英王)“为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洋行,买卖货物。”“划一未经设防之小岛,归英国商人使用,以使英国商船到彼收歇,存放一切货物,且可以居住商人。”“于广州附近得一同样之权利,且听英国商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英商运往广州货物,赐予免税。”

——摘编自《清史编年》

材料二 乾隆皇帝给马嘎尔尼的答复信件如下,(部分)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拨阅表文,词意肿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提出的要求和乾隆皇帝的答复分别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提示:分别从原因、内容、评价三个维度分析。
2021-05-08更新 | 31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