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0 道试题
1 . 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太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用自由贸易原则掩盖侵略本质   ②借用一般商品掩饰毒品的罪恶
③揭示了英国发动战争的必然性   ④反映了英国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如表为1821~1834年中英棉纺织品进出口数据表。由此可知,当时(     
年份英国输入中国棉纺织品价值中国输入英国棉纺织品价值
182113 621银圆1 317 626银圆
1831246 189两386 364两
1834451 567两16304两

A.英国加紧武力侵华B.英国机器生产优势凸显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中国社会经济日渐凋敝
3 . 康熙中后期,与周边国家的“朝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量中已无足轻重,取而代之的是以南洋为中心的中荷贸易、以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贸易、以广州为中心的中英贸易,这使得大量白银流入国内市场。这表明当时
A.朝贡体制走向解体B.入超格局出现逆转
C.闭关锁国政策解除D.传统经济仍有优势
4 . 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国以茶叶为武器制裁他人的状况。据此判断
时期状况
清朝以前以茶治边是王朝制衡边疆民族的传统政策
乾隆时期利用茶叶武器成功击退了俄罗斯
鸦片战争期间从皇帝到一般官员认为利用茶叶可制裁英国人令其俯首听命,永绝鸦片之患,阻止白银外流

A.茶叶武器为古代中国的主要制裁手段
B.茶叶武器使中国在外贸中占据优势
C.清朝政府已经对英国有了清晰的了解
D.清政府固守原有观念未与时俱进
5 . 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 更是 1830 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观点意在说明(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B.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
C.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鸦片战争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6 . 在广东禁烟期间,林则徐根据其组织人所翻译的国际法中“各国皆有当禁外国货物之例”等相关条文,证明了鸦片属于违禁品,向中国输入鸦片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中国有权禁止外国人将鸦片输入中国。林则徐此举(     
A.蕴含着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有效抵制了英国对华的侵略
C.使清廷认识到国际法价值D.实践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7 . 1814年从中国流入印度的白银为130万两,1827年共计流入2358万两。1830年至1839年,总数增长至3176万两。这一变化(     
A.与清政府关税自主权丧失有关B.表明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D.表明中印两国经济存在较强互补性
2024-03-30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禁烟的主要方式是要求烟商完全把鸦片交出来,烟商不听令就撤退十三行的仆役,断绝接济,派兵封围十三行,广东几百年来“驭夷”的方法就是这样。清政府的禁烟举措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政策持续影响中国社会变革B.传统思维影响晚清官员行为模式
C.清朝政府大力支持国内禁烟运动D.天朝上国观念持续影响国人思想
2022-07-06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英船“杉达”号随船医生希尔曾在1840年1月的《中国日报》上写道:“林公(林则徐)又问起各种鸦片来自的地点,他让我把这些地点写下来,我当即照办,当提到土耳其时,他问是否属于美国,或是美国的一部分。”这折射出当时(     
A.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B.清廷仍坚持朝贡体制
C.国人对世界知之甚少D.鸦片贸易取得合法性
10 . 《中国历史·元明清卷》记载“(清朝前期)一百余年间……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与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飞跃相比,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迁缓。”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科举考试的束缚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