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尽管当时中国的仁人志士没有深刻认识到西方国家发达的制度原因,但是他们中的有些人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譬如三权分立制度、君主立宪制度等。这一做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支持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2 .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鸦片泛滥使白银流向国外,提出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鸦片泛滥以后,林则徐亲往湖北汉口等地实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经济的萧条和行商铺户的艰难处境,迅速得出鸦片输入独占市场破坏商业经济的结论。林则徐的这些禁毒思想反映了其
A.维护民族利益的坚定决心B.主张发展近代民族工业
C.坚持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D.学习西方探求御侮之道
3 . 鸦片战争结束后,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变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但士大夫阶层认为这是“用夷变夏”或“以夷变夏”。这说明当时
A.政治体制变革提上日程B.中体西用思想遭遇抵制
C.中西思想融合成为必然D.外部世界引起士人关注
4 .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则徐、魏源新思想的核心是(     
A.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B.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时,曾命人搜集并翻译西方法律资料,侧重翻译国际法当中的有关战争、犯罪、禁运等法律条款,并以此编译出《各国律例》作为和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交涉时的法理参考。这表明林则徐在对待西学的态度上
A.具有一定目的性B.全盘照搬西方制度
C.注重系统性研究D.强调模仿西方技术
6 . 鸦片战争前后,以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为理论基础的历史进化思想发展起来。龚自珍在《五经大义终始论》等文章中提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晚清的知识分子
A.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B.已经超越“中体西用”的思想束缚
C.受到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D.开始质疑和批判儒家传统思想体系
7 . 鸦片战争,中西会面。西人面对的是闭塞的中国,国人面对的是陌生的西方。为此,一些有识之士积极搜集资料,编写书籍。魏源称其为“以西洋人谭(谈)西洋”、“斯纯乎以夷人谭(谈)夷地也”;徐继畲也说“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杂书”。这说明当时兴起的新思想重在
A.了解西方世界的情况B.探寻求强求富的策略
C.学习资本主义的制度D.追求民主科学的启蒙
8 .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依据多份英文报纸,主持翻译出《澳门新闻纸》。其中绝大部分是亟需了解的夷务或军情,但也有英国女王宫中女官名单与薪水、菲律宾农业、秘鲁公司招股、彩色地图印制法、南北极探险、船只保险广告等非紧要内容。由此可知,当时
A.林则徐试图更全面地了解外部世界
B.国人已突破天朝上国的观念
C.翻译英文报刊的工作较为主观随意
D.林则徐关注到西方政治制度
9 . 某历史学家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林则徐(       )
A.是倡导“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B.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2019-11-13更新 | 126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周练历史试卷
10 .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2018-01-25更新 | 166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