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于是对外求索之欲日炽,对内厌弃之情日烈。欲破壁以自拔于此黑暗,不得不先对于旧政治而试奋斗,于是以其极幼稚之“西学”知识,与清初启蒙期所谓“经世之学”者相结合,别树一派,向于正统派公然举叛旗矣。在梁启超看来,道咸之际的思潮(     
A.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文化的大门B.是传统文化的自我调适和复兴
C.促使儒家内在格局发生巨大变化D.表明救亡图存的目标成为主流
2023-11-18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五校(丰城市第九中学、樟树中学、万载中、高安市第二中学、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841年,丁拱辰《演炮图说》、郑复光《火轮船图说》、汪仲洋《铸炮说》各书相继刊行,是近代中国最早参酌西方技术的船炮专著;嘉兴县丞龚振麟甚至仿英国火轮战船并参酌西洋《车轮船图》,制成人力推动齿轮激水的战船。这些事件表明
A.时势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学B.洋务企业开始发挥实际效益
C.西方军事技术已经广泛输入D.当时中国炮船技术进步迅速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021-06-02更新 | 547次组卷 | 4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后,通商城市伴随洋货流行而出现“以洋为尚”的社会心态。对此有人指出“崇洋弃土”将导致人心败坏、道德沦丧;也有人认为,洋货流行势必造成中国财富外流,将致民困国穷;还有一些人,开始思考西洋器物对于我国的意义。这表明,此时中国社会
A.对西方文明认识理性科学B.深受实业救国思想影响
C.寻求中西义利观念的结合D.凸显社会转型的复杂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指出,以往所接触的民族,纵能凭其一时武力,乘中国之弊,以下图逞,彼此形势犹可相埒。近代所接触的西洋则大不然。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于是张皇失措,自处处人,两无是处,遂陷入悲运。材料旨在说明
A.外族入侵都加速了中国发展
B.甲午战争加速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
C.战争改变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D.近代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6 .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趣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8-04-08更新 | 195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二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7 . 徐继畬曾说:“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他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掠夺工业原料
B.割占中国领土
C.进行资本输出
D.抢占商品市场
2018-03-01更新 | 69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2017-08-04更新 | 6660次组卷 | 8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林则徐在鸦片战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余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而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
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
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
10 . “对传统文化心态的挑战,迈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提出了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D.“民主与科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