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

(大聪——哥哥,省立中学学生)
(小敏——弟弟,育才小学学生)
小敏:哥哥,我要问“鸦片战争”是怎样一回事?
大聪: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
小敏:那么,怎么会同英国人打起来的呢?
大聪: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
小敏:林则徐就吃了败仗?
大聪:不!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清朝皇帝就和他们订立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小敏:……

材料二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1)大聪的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的认识?
(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
2 . 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这意在强调(     
A.自由贸易的重要性B.战争起因的复杂性
C.鸦片输入的危害性D.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2024-06-0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对于英国殖民扩张,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1837~1901)的《每日邮报》写道:“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的好事。”1869年,在英军正式挑起侵藏战争后,《泰晤士报》称“当和平无从谈起时,通过战争实现和平将是不可避免的。”这说明西方的新闻传播(     
A.能够自由而真实地再现事实B.强调打开世界对外开放大门
C.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正当掩护D.揭示了优势文化的扩张本性
4 . 1833年,英国废除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835年5月,《广州纪事报》刊登英国人写的《文明世界VS中国》的文章,其中写道:“如果所有国家都像清政府那样拒绝共享自然福祉,这个世界成个什么样?……只能坠入霍布斯的《利维坦》描述的普遍战争状态”。材料说明(     
A.英国希望与清政府平等交往B.中国民众仍持传统的“蛮夷观”
C.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D.清政府已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43年,英国下院议员托马斯·斯当东说道:“在1840年那时候,‘在中国沿岸的船只或个人可能犯有走私行为,但这不能使中国当局对在该口岸的整个英国社团施行强暴成为正当,甚至不能减轻其罪行,所以,为了维护我们在中国的荣誉和利益,以适当的武力作为支持,要求充分的赔偿,是绝对有必要的。但我从没有否认事实,即如果没有鸦片走私,就不会有战争’。”这说明(     
A.鸦片走私只是个别行为B.没有鸦片走私就不会有侵华战争
C.英国维护自身利益正当D.英国以炮舰政策支持其市场扩张
2024-05-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前,英国本土报刊《泰晤士报》对中英鸦片贸易的报道常常呈现出“愚昧”与“知识”、“无序”与“法制”的二元对立,在此过程中,英国常被赋予“文明”“现代”的标签,而中国官方和民间几乎处于“失语”的状态。由此可见(     
A.社会舆论左右英国对华政策B.中国缺乏对近代舆论的认识
C.工业文明比农业文明更先进D.清廷意图和平解决中英争端
2024-05-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7 . 1808年,英国军舰开到珠江口,以保护贸易为由派兵占据澳门,兵锋直指内地,让清朝统治集团大为紧张。僵持三个多月后,在清政府暂停对英贸易、调兵围堵的压力下,英军最终退出。这一过程(       
A.延缓了西方侵华的进程B.集中体现了英国的真实意图
C.引发向西方学习的浪潮D.使清政府认清与英国的差距
2024-05-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三)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故步自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仅保留的一处对外通商口岸位于(     
A.广州B.福州C.厦门D.上海
2024-05-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了古代中国到近代中国海洋意识发展的概况。

内容出处
桓公曰:“何谓官山海?”管子对曰:“海王之国,谨正盐策。”……百倍归于上,人无以避此者,数也。《管子》
凡海舶欲至福建、两浙贩易者,广南舶司给防船兵仗,如诣诸国法。广南舶司鬻所市物货,取息毋过二分。《宋史》
海防之要惟有三策:出海会哨,毋使入港者,得上策;循塘距守,毋使登岸者,得中策;出水列阵,毋使近城者,得下策;不得已而至守城,则无策矣。郑若曾《筹海图编》(初刻于1562年)
(英吉利)其志盖欲扼此东西要津,独擅中华之利,而制诸国之咽喉。古今以兵力行商贾,以割据为垄断,未有如英夷之甚者!魏源《海国图志》
故久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孙中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海洋意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二)历史试题
10 . 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期间,荆州旗营为改造和添置拍炮船用银480两,林则徐要为此详细上报朝廷核准。至于修筑堤防,修缮城墙、书院、衙署等,无论耗费多少银钱,都要——详细上类。以精明干练著称的林则徐在任湖广总督的二十个月里,共受三次处分,降级留任,“不准抵销”。由此推知,晚清(     
A.中央集权有待进一步加强B.吏治混乱导致官场黑暗腐败
C.地方管理体制烦琐复杂D.“外重内轻”格局抑制地方活力
2024-05-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