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晚清时期的中国,危机此起彼伏。伴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中国边疆区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19世纪中晚期的中国,哪些区域陷入边疆危机之中?
①西北地区②西南地区③东南海疆④北部海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中国租借的英国高升号运兵船。下表是英国政府对此事的态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1894年7月25日日本袭击中国租借的英国高升号运兵船
1894年8月3日英国根据国际法认定日本应对英国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负责
1894年8月12日英国重申8月3日立场
1894年8月20日英国转而声称中国应负赔偿责任

A.英日争端化解双方矛盾消除B.中国不重视战争中的舆论战
C.事件责任的裁定受利益主导D.中国战败导致英国态度转变
3 . 直至 1882年,清政府在向西方派遣常驻使节的同时,仍拒绝朝鲜使节进驻北京,并阻挠朝鲜向欧美派驻使节。这说明清政府
A.试图延续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努力避免中日之间的直接冲突
C.对日本殖民朝鲜做外交抗议D.意图缓解来自欧美的外交压力
4 . 甲午战争开始之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积极争取列强出面调停,并且还要求前线清军静守勿动,“可则守,不可守则退”。李鸿章上述做法的实际结果是
A.贻误战机,造成清军被动局面B.造成列强矛盾,形成有利局势
C.有理有节,未给日军战争借口D.运用外交手段,避免战争损失
2020-08-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07-12更新 | 5550次组卷 | 5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法战争期间,北洋和南洋水师拒绝前去救援受敌攻击的福建水师。甲午战争期间,当北洋水师独力抗击日本海军之时,南洋水师竞保持“中立”。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势力之间的倾轧B.东南互保运动的影响
C.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D.中央集权体制的衰落
7 . 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1860年,中国的GDP大于英法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但中国军队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据此推知(     )
A.经济总量对一国来说没有意义
B.GDP 排名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
C.中国国际地位与GDP排名背离
D.经济结构优劣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统计,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共派出从军记者114名,还有15名画师、摄影师连篇累牍地报道战争的进展状况、战斗经过、双方死伤人数、俘获战利品、俘虏处置及战地情形等,战争爆发后仅一个月,有17名西方记者获得了随日军采访的许可。而清政府则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拒绝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这一差异突出反映了
A.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B.中日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
C.日本借机宣扬军国主义D.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9 .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壤是朝鲜北部最重要的战略据点,控制平壤,也就控制了朝鲜大局。然而遗憾的是,清军官兵缺乏纪律性,太过腐败,指挥系统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坐镇后方指挥的李鸿章对前方情形缺乏真切了解,战况报送信息渠道单一,于是畏缩怯战、屡战屡败的叶志超竟然胆敢谎报战功。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匆忙下旨予以表彰,重金奖励,更任命他为平壤各军总统。这是甲午战争中一个巨大的笑话,由此也不难理解清军为什么失败。

——摘编自马勇《觉醒》

材料二   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全境;德国首开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修筑铁路、开矿的特权的恶例;英国强租威海卫和九龙半岛;法国强租广州湾;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黄凤志《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

——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平壤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10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01-30更新 | 5254次组卷 | 11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