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观察下图,与此场景有关的是签订(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二十一条”D.《北京条约》
2022-11-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史》中对某次战争如下描述:敌军第一军既在辽阳东路受挫,便决定冒险西侵,先攻占海城(今属辽宁),再对山海关发起进攻。对清军来说,敌据海城,将北窥辽阳、奉天(今沈阳),西迫营口、锦州,大局攸关。在此后的两个多月,清军先后发动五次规复海城大战,均未切断其后路。与该战争相关的是(     
A.民主意识空前的高涨B.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列强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2022-08-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德照会日本政府,劝告其归还割占的中国辽东半岛领土,日本在向清朝索要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后,被迫归还辽东半岛。“干涉还辽”后,俄、法、德皆以“有功之国”自居。由此推知,“三国干涉还辽”(     
A.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改善了清朝与俄法德的关系
D.遏制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计划
4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61次组卷 | 139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必修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图是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特征,这一侵略特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越南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2021-11-2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宿迁青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普通班(选修)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出现的背景是
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清政府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需要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894-1904年,日本东洋史学逐渐成型,日本学术界对中国的研究由聚焦于汉族中国历史文化转向对中国四裔(满洲、蒙古、新疆、西藏)历史地.理的研究。其主要原因是日本
A.争夺中国史研究优势地位B.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
C.受中国经世致用学风影响D.学术研究服务对外扩张
9 . 中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纷纷觉醒,意识到中国先前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实际上是一次跛足的现代化运动。从这种认识出发,他们开始组织学术团体,创办以开民智、鼓民力为基本宗旨的近代报纸杂志。他们认识的变化源于
A.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B.甲午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
C.三民主义思想广泛传播D.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10 . 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黄遵宪信中的“新约”签订后
A.多口通商,闭关政策被打破B.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D.列强开始在华掀起瓜分狂潮
2021-05-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