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下列侵华方式中不会加剧中国半殖民化程度的是
A.向清政府提供政治借款B.夺取中国的铁路权
C.开办银行D.划分“势力范围”
2022-05-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马关条约》中哪一项内容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要求
A.前所未有的巨额赔款B.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辟内河新航线D.增开的通商口岸
2022-04-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文化的传播从主要局限于某些政治学说,而且偏重于个人的主张,缺少群众性和社会性,迅速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政治改良运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群众性反帝斗争的高涨B.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化
C.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维新派深入群众的宣传
4 . 1840—1895年间,外国人在租界设立的现代工业包括缫丝、食品、药品、印刷、锯木、船舶修理及公共设施如电话、电报、水厂等产业。1895年后,在华外国工业企业以矿业最多,占48.44%;食品次之;纺织再次之;电力和自来水又次之。这一变化说明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B.西方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C.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局面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2022-03-15更新 | 278次组卷 | 60卷引用:甘肃省岷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至《马关条约》签订,近代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趋势是: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有学者指出,这些埠口,在中国封建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泄人、渗开。据此可知,通商口岸开设
A.使中国领土主权不断受到破坏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C.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变化和发展
7 . 李鸿章曾长期跻身于晚清“外交第一冲要”。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当日本出兵中国台湾,进而吞并琉球时,李鸿章看到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而逐步强盛的事实,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的侵略性,并认定日本终究为中国之患,中国只有变法图强才能图存。其认识
A.助推中国从此走上富强道路B.奠定了中国甲午战争胜利的思想基础
C.彻底抛弃中国传统外交体制D.说明李鸿章对时局有比较客观的分析
8 . 下文所示为1896年春谭嗣同《有感》一诗。与此诗的写作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沧溟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9 .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2021-11-20更新 | 203次组卷 | 35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48次组卷 | 8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