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2022-03-15更新 | 278次组卷 | 60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二中、泰安三中、宁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涉及的主要历史事件应为
14.3战争爆发
14.4和平协定
14.5清朝失败的原因
14.6战争反响:帝国主义加紧扩张;民族工业受到压制……中国的新政治运动
14.7战后的对外关系:三国干涉;中俄秘约;割地狂潮;门户开放政策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 晚清甲午海战之后,中国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第一代启蒙思想家。其启蒙的主题是
A.富国强兵B.救亡图存
C.自由平等D.民主科学
2021-11-0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吾台民……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这篇檄文应当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B.《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C.《改订条约》签订之后D.《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019-01-30更新 | 2507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平度第九中学高二下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卷
7 . 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维新变法D.日俄战争
8 . 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
B.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
C.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D.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
9 . 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与倭国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
D.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10 . 1899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映了当时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D.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
2018-01-18更新 | 1473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