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如表为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地域分布统计,其中居前7位的城市分布状况。根据你的判断,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地域(代号)工人数(人)占工人总数的%
36,22047.75-46.40
12,850-13,35016.94-17.10
10,30013.58-13.20
3,080-4,1804.06-5.35
2,970-3,2403.92-4.15
1,0001.32-1.28
700-1,0000.92-1.28
其他8730-877010.72-10.47
A.上海、汉口、广州B.南京、福州、苏州
C.香港、厦门、重庆D.北京、天津、宁波
2022-06-01更新 | 40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2021-11-20更新 | 20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洪都等四校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一书中写道:“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材料表明在甲午战争后
A.维新变法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B.社会各阶层向日本学习的热情
C.近代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D.甲午战争增强了中国民族自尊心
2021-04-2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申报》作为当时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多次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讥笑和嘲讽,并一直认为中日战争中国必胜。但战后《申报》又高度赞扬日本改革,主张中国应仿效日本进行变法。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松了对言论的监管B.报刊报道失实导致中国战败
C.国人对战争进行深刻反思D.中国的制度变革以失败告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表示:“永眠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据此可知,李鸿章认为
A.《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B.该战争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 . 下列对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史料历史解读
A“大皇帝凡有新恩施加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片面最惠国待遇
B“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领事裁判权
C“……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五口通商
D“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严禁人民反帝

A.AB.BC.CD.D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年—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年—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三次战争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反映出列强的主要要求是
A.第一次是商品输出,后两次是资本输出
B.前两次是商品输出,第三次是资本输出
C.三次均为资本输出攫取土地
D.三次均为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8 . 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工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9 . 下图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
国别铁路建筑年代里程(公里)投资估计(百万美元)
中东铁路1898-19031721189.3
胶济铁路1899-190444615
滇越铁路1903-190946432
南满铁路1899-1903110549
广九铁路(英段)1907366.7
合计3772292

A.甲午战后外国加强了对华商品输出
B.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
C.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
D.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