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
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
主张
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
李鸿章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
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
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
2022-06-08更新 | 5817次组卷 | 53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廷曾有宣战诏书云:“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海面开炮轰击,伤我运船。变诈情形,殊非意料所及!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势难再予姑容。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这一诏书应颁布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中法战争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2022-05-23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赴新疆平定英国支持的入侵势力,后在新疆设行省;1885年,冯子材领导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打败法国军队;1872年,面对日本力图吞并琉球,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到台湾抵御日本侵略,后在台湾建省。清政府的—系列举措反映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B.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C.清政府坚决打退列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侵略行径D.台湾人民的斗争体现了抗击日本侵略的坚强意志
2022-04-30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中国近代爱国人士谢瓒泰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了
A.鸦片战争失败教训B.沙俄侵占大片领土
C.中国边疆地区危机D.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5 . 材料:李鸿章认为,办轮船招商局“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办纺织厂,是要以“华棉纺织洋布,酌轻成本,抵敌洋产”,“力保中国商民有自有之利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材料中“轮船招商局”的企业性质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洋务企业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D.军事企业
2.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制度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3.材料表明
A.民用企业的“求富”目的最终成为现实
B.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之一是维护民族利权
C.清政府认识到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
D.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与外国资本相抗衡的作用
2022-03-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清代诗人曹润堂说:“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 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反映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近代交通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发展资本主义D.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D.戊戌维新运动
2022-02-1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61次组卷 | 139卷引用:2016届天津静海一中高三上期12月调研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