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洋人论势不论理,彼以兵势相压,我第欲以笔舌胜之,此必不得之数也。”据此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       
A.进行现代化尝试B.保障国家安全
C.改变封建统治D.培养新式人才
2023-09-1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在海战过程中,日方旗舰“松岛”号遭到我方北洋水师“某舰”的重炮攻击,使“松岛”号弹药库爆炸,日军死伤百余人,丧失作战能力。北洋水师“某舰”指的是(  )
A.“定远舰”B.“经远舰”C.“靖远舰”D.“致远舰”
2023-09-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C.洋务运动的兴起D.政府放宽了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
2023-09-0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玉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社会科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地理学、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传救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也有意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及其流传,其着服点在于接受西学,吸纳西学,它反映了当时的学人士子对以西学为代表的外域文明一种接纳的心态,一种开放的意识, 一种融合的观念。

——摘编自黄爱平 《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材料二   曾国藩在奏陈中认为:“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译书方法具体地说:“将所欲译者,两人先熟览朐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以西书之义,逐句译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洋务派领导的翻译出版活动有意识地介绍科学基础知识,以提高普通民众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活动为科学启蒙。

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西方书籍一览表(部分)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兵政

43

1660

122

格致

3

160

7

船数

9

177

21

物理

10

1311

25

工程

5

169

13

化学

11

717

73

矿学

10

1383

36

医学

91

958

63

工艺

36

2856

76

合主地

218

9391

426

——摘编自李纲、倪波《试论洋务运动中的翻译出版活动》

材料三   从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轨迹中去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火星报》创办的近三年时间里,共发表了三百多篇论述党的工作的文章。在《火星报》的宣传、引导下,列宁的建党思想深入人心。《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并宣传党纲的任务圆满完成.创办《火星报》,列宁行动的核心都是建党,其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每时每刻体现于办报活动之中,他创造性地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办报思想与俄国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高金萍《照亮新时代的"星星之火“一列宁早期党报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出现“西学中源”说的原因。结合所学,分别列举此时学者与传教士在地图、数学、农学水利等三个领域的合作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派翻译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列宁创办《火星报》的目的。从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角度,阐述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及影响
2023-09-0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表:“19世纪60—8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三次重要争论”,这可用于说明(       

年份

内容

1867年

应否设立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

1874年

应否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

1880年

应否大规模建筑铁路

A.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源B.早期现代化面临的阻力
C.清朝中央权力的下移D.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政争
2023-09-03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97年,梁启超指出洋务派“译出各书,多二十年前之旧籍,彼中人士,已吐弃不道,且屡经笔舌,每失其意”,译书中“吾方视为瑰宝而彼久吐弃不屑道者,比比然也”。梁启超意在(     
A.反思救国道路的缺陷B.指明译书的重要性
C.批判洋务运动的动机D.强调西学的先进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清政府的大门被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并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一“亘古未有之大变动”引起了国人极大的震惊。李鸿章等人认为,鸦片战争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中国在“器物”等方面落后于外国,他们开始改弦易辙,着手自救。材料表明(     
A.师夷长技的思想深入人心B.洋务运动取得一定的成果
C.列强迫使清政府变革体制D.中国近代化进程得以开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世纪60年代中期,安庆内军械所建造的轮船在长江安庆江面下水试航成功,1866年在南京下关正式试航成功。后来曾国藩将船命名为“黄鹄号”。该船的试航成功(     
A.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B.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兴起
C.是轮船招商局的重要成果D.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67年,徐寿提议:“将西国要书译出,不独自增识见,并可刊印播传,以便国人尽知。”1868年,清政府根据徐寿这一提议设立了相应的机构。该机构(     
①附设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②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
③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   ④汇译的代表作是《四洲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资政新篇》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这表明《资政新篇》(     
A.具有浓郁的近代进步意识B.带有封建忠君的残余思想
C.反映出作者中体西用主张D.体现了民族工业兴起的特征
2023-08-08更新 | 26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7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