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清廷认为出洋的国人为“天朝弃民”,没有资格享受政府的保护。1877年,清政府经过艰苦谈判,与西班牙政府签订了《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明文规定出国华人享有与其他大国同等待遇。这表明(     
A.清朝外交走向了独立自主B.中国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C.中国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D.清朝外交有近代化趋势
2023-11-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天朝田亩制度》将土地分为九等,好田、次田相互搭配,按每家人口多少进行分配,凡16岁以上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15岁以下者减半。《天朝田亩制度》(     
A.实现男女地位平等B.实行土地私有
C.突破了小农经济的束缚D.追求绝对平均
3 . 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实列表(部分)

时间历史事实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兴起与发展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历史事实,提炼一个观点,并就该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1875年,左宗棠获得慈禧授权,以商人胡雪岩的个人名义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所借款项用于支付西征军军响及购买德国军火。力主海防的李鸿章默许下属故意拖延拨款为胡雪岩还债,并向慈禧举报胡雪岩挪用借款私下牟利,朝廷很快将胡雪岩查办,这一事件表明(     
A.列强利用金融资本欺压中国
B.朝廷重臣存在国防理念分歧
C.慈禧对洋务派既拉拢又防范
D.清廷仍坚持严格的抑商政策
2022-07-14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53年,清廷下令江浙漕粮一律走海运送往天津,漕粮海运由此成为常态。造成这一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破产B.轮船招商局组建
C.不平等条约的影响D.国内局势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开始大力引进高产或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南洋的番薯、南美洲的玉米、巴西的花生、吕宋(菲律宾)的烟草等。水稻逐渐推广到北方。清代,这种作物交流的势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农民生活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的种植也进一步向北方推广,其收益已超过传统的桑麻作物。优良棉花品种不断出现。许多地区棉花的种植已成为商品生产。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蓁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材料三   以“制器为先”的洋务派首先发展近代军工企业,然后发展民用工业,遵使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形成先军工、后民用;先重工业、后轻工业的独特发展道路,不论是军工企业还是民用企业的发展,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他们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大约创办了20多个近代化的民用企业,其种类计有:轮船、运输、铁路、煤矿、冶铁、电报、纺织等,经费2964万元,雇佣工人25500-29500人。……这些民用企业经营的方式,有的全部官办,有的官督商办,或者官商合办。它们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在经营管理上还带有不少封建性。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7 .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01-01更新 | 250次组卷 | 76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刘锡鸿与郭嵩焘对于洋务运动的观点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2021-03-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上海方言馆成立于1863年,是上海第一所外语专科学校。该校《课程十条》中规定:课文之前一日讲解《养正遗规》《朱子小学》诸书,若有进境,则投以《近思录》及《朱子全书》《性理精义》各篇。”由此可见,清政府
A.彻底放下天朝上国的姿态B.仍极力维护专制统治
C.固守中体西用的传统理念D.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
10 . 太平天国时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B.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C.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D.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2020-12-16更新 | 323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人文艺术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