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漫画《“China”被撕裂》中反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种撕裂和瓜分是因为下列哪一次侵略战争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06-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校联考(合格考)历史试题(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资政新篇》这一太平天国文件,研究者众多,其撰写论文的角度多种多样,如《资本主义色彩——简评<资政新篇>》《农民 中的“资产阶级”——洪仁汗》《反封建性质——简评<资政新篇>》《中国最早近代化观——<资政新篇>的理念》等等,这些论文名称反映了作者对该文件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特征的论文名称,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6-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一些主战的将军、督抚很快就变到主和的立场。道光皇帝也曾显得好像是坚决主战,但是他不断地动摇,终于接受屈辱的和约。这就因为他们在主战时都不切实际地认为可以一战取胜,当速战论行不通,马上就转到了投降主义。林则徐是一贯的坚决的主战论者,但他最多只能在他曾负责的广东地区加强防务。在封建官僚集团中虽然还出现了林则徐这样优秀的人物,但他在本集团中只能受到排挤和打击。当整个封建统治势力已经被敌人的海盗行为所吓倒,而认为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得多的时候,林则徐被撤职查办是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在陆上,日本在平壤将李鸿章的淮军打得落花流水,随后成立了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并宣布朝鲜独立。在海上,中国的境况更为悲惨。尽管中国海军吹嘘有65艘军舰,相比之下日本只有32艘;尽管中国海军力量在世界排名第8,而日本只排名第11位,但是中方并没有将所有船亲都动员起来作战,有李鸿章的北洋舰队与日方交战,南洋舰队以及另外两支舰队则保持“中立”,以图自保。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晚清军备上存在的问题。
2022-05-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近代爱国人士谢瓒泰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了
A.鸦片战争失败教训B.沙俄侵占大片领土
C.中国边疆地区危机D.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太平军在1953年1月12日攻陷武昌后,内部对下一步的打算做了非常激烈的讨论,有入川之议、北进襄阳取中原之议,还有南下取金陵之议,洪秀全授意杨秀清一方面出版《建天京于金陵论》的小册子为定都天京造势,另一方面搬出看家“法宝”——“天父下凡”,假借“天父”之口命令大伙去南京,说那是“小天堂”,是“新耶路撒冷”,为定都天京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可知
A.太平天国具有浓郁宗教思想B.为天京事变埋下隐患
C.太平天国放弃了北上的计划D.洪秀全地位受到挑战
2022-03-1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2022届高考热身模拟历史试卷(二)
6 . 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推动清末新政以维护统治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大力倡导思想文化革新
7 . 某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列了一个大事年表(下图),请给这个表选一个恰当的标题,它是
1851年金田起义
1853年太平军北伐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追求财富平均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
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人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A.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B.民族危机的加剧
C.农民阶级缺乏斗争经验D.地主阶级的腐朽
2022-03-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威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治初年(1862年),创巨痛深。曾国藩曾借洋将,渐知西人之长,创制造局以制器译书,设方言馆,创招商局,派出洋学生。文祥亦稍知时局,用客卿美人蒲安臣为大使,遍交泰西各国,变法之事,于是荜路开山矣……自甲午东事败后,朝野乃知旧法之不足恃,于是言变法者乃纷纷……渐知学堂为变法之本,而皇上频催办铁路、矿务、学堂之事,未几西后复收大权,皇上几被废,新政遂止。甲午一战,李鸿章在军事上“三十年所蓄所养所布画,烟消云散殆如昨梦”,而“李鸿章所办商务,亦无一成效可睹者”。

——摘编自1898年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张鸣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这个运动,有三套逻辑。第一套逻辑,就是地方势力崛起的逻辑,由地方倒逼中央。第二套逻辑,就是汉人崛起的逻辑……第三套逻辑,就是学习西方的逻辑。”该运动是(  )
A.东南互保运动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戊戌维新运动
10 . 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反映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近代交通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发展资本主义D.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