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晚清洋务派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生产,在这些企业中的工人按照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劳作。洋务派的这一做法(     
A.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B.有效阻止了外敌侵略
C.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D.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一直都在利用太平天国引发的危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咸丰皇帝改变强硬的对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体制等方面的让步,主动从排外走向与西方“合作”。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B.缓解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C.揭开了清政府的卖国嘴脸D.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张之洞在《拟设织布局折》中指出,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这表明他采用机器生产的直接动机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抵制西方经济侵略D.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7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恶化,触发了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争论的结果迫使清政府及时调整国防战略,从重陆轻海到海陆两防并重。为此,清政府决定(     
A.实行改土归流,强化边疆管理B.引进先进技术,推行百日维新
C.改革边疆建制,新疆台湾设省D.编练湖北新军,提高国防实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     
A.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B.超越了“中体西用”范畴
C.消除了“华夷之辨”的偏见D.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2022-12-23更新 | 172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关于洋务运动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学者对洋务运动的研究基本上定位为对反动统治的维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围绕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学者进行全面探讨。此后亦有学者将洋务运动史的研究向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思想解放等领域扩展。这一变化(     
A.带有浓厚意识形态研究特征B.突显史学研究角度的多元化
C.缺少对洋务运动全面的观察D.否定了先前史学研究的成果
7 . 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针对边疆防守策略“应当在何处布防,如何展开布防?”这一问题,形成了海防和塞防之争,即海疆和陆疆防御何者为先。海防和塞防之争(     
A.折射出国家实力的衰弱B.体现了清廷内部根本立场对立
C.导致了中央权威的式微D.旨在应对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
2022-12-19更新 | 257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历史试题
8 . 甲午战前,湖南“风气未开,向来最恶洋务”。战后“贤大夫渐谙外情,竞讲新政。中国电报,向惟湖南一省不可开办,今于本年三月间即可通行”。这表明甲午战后(     
A.社会变革向纵深发展B.弃官从商成为潮流
C.大众兴起新政热潮D.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14年,将战乱的触角伸展到18个省,这为身系军务的大吏挣来了调职官供差委的权力。当内战过去之后,用惯了这种权力的疆吏便常常要与朝廷的法度相摩擦。材料可用来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导致国家权力重心的下移
C.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D.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主要指兵器,主要指战船,主要指煤矿,指铁路。为了制造”“,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一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瓶颈产业一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材料二   洋务派借法”30多年,共兴办了60个使用机器的近代企业,总计投入经费约5300万两。其中军事工业21个,创办及历年增添设备经费约1500万两,其他近代企业39个,投资3700万两。以30年计算,平均每年2个,投资170余万两。如果再加上在洋务派影响和特别批准下,以官督商办名义兴办的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也不过共有120余个,合计投资约5800万两,平均每年4个,投资不及200万两,这样的数字不仅根本无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即使起步差不多同时的日本,截止1892年的25年中,最后共建成了5600多个公司,总计资本2.89亿余日元,平均每年设立225个公司,资本1100余万日元,约合中国银两700多万两。

——摘自樊百川《清季的洋务新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